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目标的提出,大学在引进海外智力方面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所谓引智,直言之,就是引进海外专家及其智力,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做贡献。
1998年以来的
然而,在引智工作出现可喜局面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首先是引智工作的定位问题。重视引智工作,几乎是大学领导者普遍重视的事业。但实际上,很少有战略性、科学性很强的海外人才引进战略规划。没有战略规划,就没有整体考虑。没有整体考虑,必然导致引智工作的零打碎敲,即便上了规模,也难以发挥大的成效。其次,单兵作战现象比较普遍,每个学校都在努力引进海外专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但很少见到两所大学或若干所大学整合资源落实海外智力的引进工作。不仅如此,海外专家利用还是“单位制”,你请来的专家,就是你的专家。数所高校之间共同享用同一个或同一批专家,还没有得到积极的鼓励。其三,大学引智工作由于没有长期的前后一贯的政策,加上“善交新朋友、忽视老朋友”的倾向,不仅导致引进海外专家成本上升,而且不利于引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引智工作也还存在着不计成本的倾向。当前,少数高校为了要请到大牌教授,动辄数十万元课酬,不仅给社会上有挥金如土之感,而且也会搅乱正常的专家,特别是海外专家市场。
要让大学引智工作健康发展,更上层楼,我们认为必须首先要解决三个认识问题。一是要将大学最重要的学科平台与引智工作结合起来,引智不是“扶贫”,引智的出发点是要为本校的优先发展学科服务。二是要把引智工作与大学教育创新联系起来,创新需要学科交叉已是常识,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共聚一起,则是最好的交叉活动。三是要把引智工作与培养本土学术大师关联起来,能将外国著名教授请过来,能与外国著名教授进行对话,能和著名教授共同研究共同发表成果,本身就是学术自信的反映。没有学术自信,岂谈国际水平?其次,大学引智必须考虑效益,而效益能否体现出来,基本要素是成本。不计成本引进海外智力,可以是特殊条件下非常态选择,但不应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大学在引进、利用过程和资源共享上要设计好,力争用较少的资源,获得较大的引智效果。最后,大学引智工作还需要积极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制度中不利于引智工作的地方还常常存在着。在这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只要想一想他们的技术移民及相关特殊政策,就不难给我们以启发。如果承认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那么引进海外专家人才的政策和制度就不应该存在太多的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