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积极建设和谐文化
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黄中平
全国读书文化研讨会主题是“全民阅读与和谐社会建设”。我理解,这一主题的载体是读书,中介是和谐文化,内容是提高人的素质,目标
前不久召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且,《决定》还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导向、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等四个方面,对建设和谐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切实采取措施,大力建设和谐文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这次研讨会把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载体,是遵循先进文化建设规律的具体体现。人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靠学习和实践两条基本途径获得的。学习是照亮人生智慧的灯塔,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阶梯,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桥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一方面,知识更新很快,知识经济迅速兴起。谁掌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否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也关系到国运之兴衰。要适应新形势,必须要提倡终身学习,刻苦读书,不断扩充知识,增强自身本领,加快推进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真正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来落实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另一方面,在我国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才能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抓好和谐文化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
阅读才能真正获得祖先文化的结晶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荣
我觉得现在读书的形式已经发生了一种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原来说的读书,也就是阅读、看书。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不仅仅是直接的读书。尤其是网络,对直接读书的冲击非常大。我觉得现在读书出现了两种形态:一种是阅读,一种是浏览。而且,现在坐着静静地捧着一本书研究学问的人越来越少,而浏览的人的队伍在不断增长。当然浏览也是一种读书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它提供的范围和平台要大大超过直接读书。但是,要真正学到知识,应该是阅读才能够获取的。尤其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和学术贡献,浏览是不行的,一目十行是达不到目的的。
浏览很大程度是带着一种消遣、娱乐的心情在浏览,浏览的同时才获得一些信息、获得一些知识。但是就整体而言,浏览不能代替阅读。所以我感觉到我们现在的阅读已经出现了危机。我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群体,不再阅读,而仅仅满足于一般信息的浏览,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怎么承传下去?有些书你不去研读一遍,你是理解不到先人的思想的结晶和精髓的。
昨天记者采访我说,你读什么书,我说读的最认真的书是老子的《道德经》。我用业余时间读了半年才读懂,明白了老子的思想。所以光靠浏览,你不可能去获得我们祖先创造的思想和文化的结晶。
我认为,我们现在要用一种拯救的姿态,来唤起社会青年读书的习惯。现在我们的人心比较浮躁。人心为何浮躁?我觉得还是人的欲望在作怪。人的欲望现在到了什么程度?现在好象无论是谁,都想到天上会随时掉下钱来、掉下乌纱帽来、掉下机遇来。好象一不留心机遇就会跑了。这种心态和阅读和追求学问是格格不入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像深圳市委领导一样,重视社会的阅读,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环境。以“读书为荣,不读书可耻”。这样的标语应该到处都有,营造一种读书的社会氛围。
发展阅读文化,丰富阅读生活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
我感觉这次文化研讨会的主题定得非常好。紧紧抓住了阅读两个字。读书只是阅读的一种方式。但是阅读是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
读书这个形式是可以异化的,但是阅读是永恒的。阅读从形式和内容上可以发生很多的变化。根据最新调查,2005年国民的人均购书量是4.85册,比2001年有大幅的下降。如果按照这样的数字下去,十年以后,我们可能还会下降几个百分点。另外还有两个上升值,一个是出版的品种上升了,一个是销售额上升了。中国出版研究所上个月有一个图书样板抽样调查。这个调查说明,我国国民的阅读率持续下降,而网络的阅读率几年来增长了5倍。应该说,传统意义上的读书,是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从整体来讲,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并没有降低。只不过人们更多的用了电子产品。特别是在大城市,30岁以下的人读网比读书、读报更多一些。这是不争的事实。我看人民网比看人民日报多,这个很难区别好坏。因为电子媒体可选择性强,视野比较开阔,也比较便捷。它有一种互动性。我看了之后,马上就可以有互动,进行交流。这是非常受年轻人欢迎的。
为什么读书月能受到深圳市民的热捧?一方面是和深圳市场经济发达有关系,市场经济发达了,就培育了一种工具性的读书,把读书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另外一条是因为深圳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你除了靠自己的本事,你靠不了其他的东西。现在的读书,对普通市民来讲,基本上还停留在工具的层面上。在这个层面,大家的求知欲很强烈。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财富的增长和人的知识的增长是成正比的。
但是,深圳确实也开始出现了向更高层次的阅读境界发展的趋势――将读书作为一种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和享受。这种自由的阅读,可能是我们未来要走的方向。当阅读成为我们的精神的体验的时候,我可以进行自由的阅读选择,可以进行自由的表达。为什么网上阅读这么流行?因为它提供了在网上自由表达和互动的渠道,这是我们传统读书没法达到的,当然读书会也是一种交流的方法。
深圳读书月提升了文化品位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
深圳的读书月活动确实树立了广东的文化形象,提升了广东的文化品位、满足了众多广东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读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作为政府文化部门的公务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第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图书网络建设的布局。在深圳的启发下,广东这些年来十分重视图书馆设施建设。除了大家今天看到的深圳图书馆之外,广州图书馆也准备将近投资10个亿。省里面还投了5个亿改扩建一批图书馆。我们的购书经费也增长很快。去年广东图书馆的购书经费达到了3400万元。第二,要创新公共模式,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我们提出了建设流动图书馆的工程,省政府每年拿出500多万扶持15个贫困县用于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每个县配将近40万的图书和设备,每半年流通一次。第三,要创新活动内容,加强对阅读活动的指导。现在我们的阅读不是那种传统、个人、自我的阅读,而是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公民的自觉。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要创新活动内容,包括活动的组织、主题、手段等,都有要创新。第四,要多出书、出好书,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需求。
让读书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威
这次研讨会有60多名专家和领导与会、30多位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发言。时间很短,但收获很大。我个人认为,有下面几点收获:
一是研讨会贯彻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谐社会的精神,围绕全民阅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对读书与全民素质的提高,读书与文化价值的构建,读书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等等专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如何推进读书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很多共识。
二是总结和交流了各地开展读书活动的经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读书文化的开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这些各地领导和专家介绍的经验,是研讨会留下的非常宝贵的财富。
三是审议通过了《关于全民阅读的深圳宣言》。这份宣言也起到了一个闹钟的作用,就是唤醒全社会对全民读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这份宣言连同这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一起,对全民读书活动是一个极大的推进。
四是这次研讨会采取现场观摩和理论研讨结合的形式,搭建了一个全国读书理论与实践交流的平台。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我们今后深入持久地开展对于读书文化的研讨,提供了经验,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适当的时机,我们还要继续延续我们这个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也总结了丰富的读书经验和理念,丰富了我们国家读书文化理论研讨方面的成果。通过研讨,大家一共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统一认识。
第一、大家认为,开展读书活动,对于形成爱国的氛围,提高人民的素质,人民的品位,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代表谈到,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和个人精神的发育。不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阅读是改善我们的心灵的环境,是营造良好氛围的一种方式。我们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必须加强知识创新。这些都和读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的阅读水准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我们推进国民阅读的任务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第二,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对全民的阅读方式进行新的界定,在推进传统纸质业的阅读读物的同时,还要发展其它方式的阅读。这对我们开展读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大家认为,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政府各界的推动和努力。政府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读书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文化权利,政府应当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来保障这种权利的实现。
第四、大家认为,作者和出版界要多出好书。要将先进的文化,有用的知识提供给老百姓,尤其是儿童。要推广良好的读书方式,要在社会上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风气和阅读习惯,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为了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必须借鉴古今中外的有益的读书风气和经验。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读书文化的国家,我们有着悠久的丰富的读书史。我们要出版有关读书历史方面的书籍,给后人提供借鉴。同时我们也要把深圳、以及苏州、重庆、大庆等地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推动读书活动。
阅读是美好心灵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
现在提出阅读活动,我想意义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科学的尊重和认识,对人生的关注,对身心健康,对人生的发展等等,我觉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是我们改善和调整心灵方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大家今天生活在一个发展变化非常快的生活当中,我们都像一个快速旋转而无法停下的陀螺。我们的生活在大大的改善,但是很多人的幸福感并没有跟着上去。还有很多人患上了物欲症。人们不断地想占有更多的物质。这种心灵和物质的不平衡现在表现得很明显。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什么?这是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生活的时代,几乎没有给我们停下脚步欣赏的时间。人们在不断地远离大自然。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失去了很多的东西。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很多人对阅读的需求和兴趣却在减弱。我们的国人应该适当地放慢脚步,需要有一种心灵的释放,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给我们后人留下一点什么东西。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这种建立在物欲症上面的生活状况。
因此,倡导全民阅读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传统十分兴盛的国度里面。通过阅读开启智慧,通过阅读传承文明,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良好的历史文化传统。阅读对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来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并不仅仅是读几本好书,关键是我们要从中寻求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我觉得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加强和改善。
阅读是我们美好心灵的需要。个人是如此,城市也是如此,深圳是最典型的一个。阅读也是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和周围的人群相互理解和沟通。
如何推广阅读,提高阅读率,我想至少可以做三件事:第一是象深圳这样举办读书月,倡导全民阅读。第二是出版者们需要推出人民群众真正喜欢的作品。我们每年出版的新书不少,但有多少是人民喜欢的?我觉得出版与写作首先要尊重读者,从读者角度出发,才能做得更好。读者的钱包就是投票。
为保证读书的可持续性提一点建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读书是一个文化的东西,是人的本身的需求。它也是我们人的一项基本的文化的权利,一种很私人化的东西。读书尽管是很私人的问题,但是它又是一种很社会的问题,需要交流。有些地方经常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觉得按照这种理念办的各项文化活动是不可能持久的。深圳不是这样。它是从满足市民的一种文化基本需求来构建的。
我觉得开展读书活动,要形成一种政府、企业和市民社会三方互动的良好的应用机制。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的阅读需求。为了保证读书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我提一点操作性的建议。
第一点是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整合读书活动的社会动员机制。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各种民间团体和基层的组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把读书活动纳入到里面去,形成一种整合几种社会力量的动员机制,使方方面面的参与性更强。
第二点就是政府的主导性,可以考虑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个人团体的主导作用,甚至也可以设立像读书基金这样的模式,动员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动员有识之士捐助各种读书活动。当外来工的阅读需求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
第三点,应该重新定义阅读的概念。如果是对人文类的知识性读物阅读率的下降,我觉得这可能符合实际。满足人民需求的阅读品已经是多元的,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途径得到满足。充分运用网络阅读手段,开展网上的阅读又何尝不可呢?
推广读书是政府的一种责任
中华读书报社副总编辑王小琪
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其中都离不开一个要素,就是读书。不读书就不会有创新型国家,就谈不上有和谐社会。深圳有开展七年的读书月成果,在引导读书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深圳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将读书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必须将政府引导和民众参与结合起来。
推广读书是政府的一项责任,在引导读书上,政府必须积极到位。民众是读书的主体,只有树立读书在民众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读书才能开花结果。读书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生活。比如求职、考证也会读书,但这种热情是很难持久的。当读书成为生活中的基本的内涵,成为合理的做人的基本的内容,我们的读书文化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如何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读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培养和扶植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让读书长久化。研究深圳读书的模式,我觉得有两句很深刻的话,一句是:天天读好书,月月有书香。一句是:将读书进行到底。这是对读书活动持久化的一种追求。读书月培养的是民众对读书的一种自觉,它为读书的日常化和持久化做了重要的铺垫。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开展读书活动。比如,在我们祖国的台湾省,差不多有700多个读书会。台湾的读书组织在运作上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认为,对话是学习的主要办法,而对话要在爱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爱,对话就失去意义。他们提出“要让书活起来”。许多地方开展读书活动的经验证明,书要有人阅读,才会活起来,书要走出文字,才会活起来,书要谈论,才会活起来,书要走进生命,才会活起来。总之,让读书活动日常化、长久化,是我们在读书文化上追求的目标。
中华读书报作为一张以报道读书、推动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报纸,今后我们会为读书活动的创新和发展,作出像深圳这样脚踏实地的努力。
读书节庆也许会成为城市的新文化传统
深圳商报编辑胡洪侠
我们深圳商报的“文化广场”做了一个专题,叫做新读书运动。现在许多城市都搞了读书的节庆。我认为,实际上中国已经形成了新的读书运动,这个读书运动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不仅把阅读看成个体化的读书行为,而是一种文化权利;第二,新的读书运动的主体不是一种个人自发性的,而是很多人参与的读书活动,而且形成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主办。这种机制保证了预期的效果,可以连续办下去;第三,它不仅仅是提倡一小部分人在书房里阅读,它直接指向全民阅读。这也是和原来各式各样阅读活动的主要区别。我不同意全民阅读率下降的说法,其实阅读的方式是多样的,包括网上阅读、影像阅
读、手机阅读等都是阅读;第四,新的读书运动尽管指向的是全民阅读,但主体是一个城市,它实际上是一个城市的活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历史。各个城市的读书节庆活动,也会有不同城市的特色,最终也许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新的文化传统。
深圳每年定期举办的读书月,我觉得就像这座城市的一只闹钟,每年到时就要提醒人们要记住读
书。这里我想提醒大家记住这几句话: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几句话我觉得很好。
媒体在推动全民阅读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侯军
媒体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和使命,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整个的读书月进程中,深圳的报纸、广播等传媒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来深圳前在天津办报时,提出要办一个读书版,但没办成。后来到深圳实现了。这个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我刚到深圳的时候,被叮嘱要多带点书。说这儿没有书。后来深圳建了一个书城,深圳成了全国人均买书最多的地方。我刚到这儿时,有人说深圳人不爱看书,后来我到图书馆去,结果看到过道上都是人。这都说明,深圳人对文化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在深圳相对稀薄的文化积淀的土壤上,其实蕴藏着对文化、对读书的一种深刻的渴望。深圳人爱读书,功利目的不是很强。他是一种内在的需求,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创造未来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在深圳媒体办读书版面和杂志,是得天独厚的。
媒体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它可以凝聚社会散落的文化。有很多文化人就埋没在角落里,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找不到交流的平台。在深圳这样一个移民城市,其实是不缺乏读书的内在动力的,缺乏的是一个意见平台。因此,在深圳从事读书和文化的媒体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凝聚文化目光,提供一个城市文化的公共的空间。
媒体在读书文化的宣传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坚守文化的高品位。我们有责任不能让有害的东西传播和影响我们。我个人体会,在深圳做一个媒体工作者要把握好文化导向,掌握文化主流,这是一个艰巨和光荣的使命。
营造“书香大庆”
大庆市文明办主任董善礼
大庆是一个因油而生的的资源型城市。我们感觉市民的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为了加快建设和谐大庆的步伐,要积极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市民素质。现在,读书活动得到了市民的一致拥护,成为了市民一项新的时尚和追求。
为倡导全民学习理念,营造全民读书氛围,把读书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在活动初期,我们集中全市的文化力量,打造了精彩的读书启动仪式,扩大了读书活动在市民中的知名度和参与度。我们在不同的路段设立了读书宣传的路牌,激发市民读书的积极性,还在公交车上大量投放读书的广告,举办了“书香大庆”的系列广场活动。
为了使读书活动收到实效,贴近市民生活,我们对读书活动的内容、形式等都做了精心设计。在活动内容上进行了认真的筛选。针对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年龄确定了不同的读书内容。经过专家推介和筛选,确定了100多种书目以及十几种音像制品。我们还搞了征文活动,收到2千多篇。我们每周选出一批,在报纸上刊发。为了激励市民爱书、读书的热情,还选出了十个家庭在电视台做节目。
我们还把读书活动的触角延伸到了广大农村,我们针对农村的情况,举办了农家书屋的活动。我们在全市的486个行政村中,每村创办一个农家书屋,采取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合作攻坚、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总计60万册。重点武装了20个示范书屋,为每个示范书屋配备图书3000-5000册,书架10个。年底前,将全部完成书屋配备工作。农家书屋的创办,为我市农民读书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认可。
我市自年初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市民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多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选书、购书逐渐成为市民新的消费追求。
“好书伴我行”特受重庆市民欢迎
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雷平
重庆市的“好书伴我行”活动到今年已经开展了三届。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喜爱。据统计,今年参加“好书伴我行”活动的人达到200多万人。重庆市新闻出版界非常热情地助推全民阅读活动。重庆新华集团向读书活动推荐了150多种优秀书目。他们为活动制作了活动标语、活动宣传画,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引导读者正确地阅读,健康地消费。他们还邀请著名作家、学者到重庆书城签名售书,开通网上售书服务,开展了摄影知识讲座等活动,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有的市民还写了读后感来参加全国读书的评选活动。另外,还相继推出了“好书伴我进军营、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车箱、进酒店等活动,向重庆市的五邑山区,大巴山区的学生捐赠书籍,塑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重庆市的新闻媒体也拿出了大量的版面和时段,宣传“好书伴我行”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
“好书伴我行”活动,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在读书活动方面做了一些贡献,但是还不够。深圳市在这方面做了榜样,我们要好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