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知名艺术家近日齐聚一堂,第四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学院美术馆开幕。这是该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际纤维艺术协会共同举办的一次国际展示和研讨活动。
苏州工艺美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专业院校之一。该院
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艺术人才
苏州工艺美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建良告诉记者,学院地处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人文环境滋养着学生们的艺术素养,这为我们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艺术人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依托双师型师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工艺美院在现代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两大专业群内推行学分制改革,推行“大专业平台,小专业化方向”,学生可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视觉传达系主任洪锡徐告诉记者,“这对教师是个很大的挑战,‘逼迫’我们要随时更新知识,始终站在专业前沿,成为既有专业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1994年至今,学院先后派遣专项考察团30批82人次,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艺术设计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26项大型学术活动和主题创作交流活动。目前,学院师资队伍中,有25%的兼职教师来自各行业技艺顶尖的专家,双师型师资占77%。
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建设了“广告媒体技术”和“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两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服装设计”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管理”为省级职教示范专业。同时,学院还设有《综合材料》、《图形》、工艺工作室等省级精品课程及课程群,建成了江苏省高校工艺美术基础课实验示范中心和江苏省高职高专服装设计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形成多种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2003年起,“苏州宗宗首饰公司”在学院装饰艺术系建立“企业”工作室,由企业提供设备和技艺专家,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并负责基础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120多名学生被“吸引”到“宗宗”公司工作。此外,学校拥有“平面设计”、“新媒体”等实训工作室56个,覆盖18个专业。富有创新的育人模式,使学院人才辈出。2003年,服装设计系董晓燕在“中华杯”童装设计大赛中获金奖;2004年,“视觉五人组”获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决赛银奖。三年来学生获国家及省市级奖项200余项。
传承民间工艺,服务地方经济
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杨”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有着350多年的历史,由于人们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变化,生存和发展陷入了困境。
2002年,经苏州市政府“牵线搭桥”,“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走进了苏州工艺美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晓飞、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在学院内建立了“大师工作室”。
王建良书记说,桃花坞木刻年画落户学院,既深化了学术研究,又使民间工艺后继有人。2003年,学院正式将桃花坞木刻年画列入装饰艺术设计系课程。在此基础上挑选优秀学生参加木刻年画研修班,在桃花坞原传人房志达师傅的口传面授下,学习绘、刻、印等年画的一系列独特技艺。同时,将木刻年画创作中的元素融入学院现有的广告设计、陶艺、服装设计、装饰艺术等多个专业中,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间工艺,学院还建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陈列馆和研究所。古色古香的陈列馆内,珍藏着各个时期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精品100余幅;装饰艺术系和研究所则承担起了年画作品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出版等工作。“桃花坞木刻年画进高校全国巡展”、“口述历史”等活动,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坚实保障。
借助平台,服务社会。苏州工艺美院是“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及“江苏省广告设计师、陈列展览设计员、室内装饰设计师职业鉴定基地”。依托“双师型”师资,学院先后举办了“苏绣中级培训班”、“红木文化传承与发展高级研修班”等7期中高级培训班。学院还设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
王建良书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拥有国家级工艺大师200多位,借助这个宝贵的“资源库”,把大师们请进校园,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让大师们的精湛技艺“有形有录”,并使技艺“后继有人”,中国的工艺美术必定会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