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金牌机车专家王伟东

2006-11-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朱伟华 我有话说
他只是初中毕业生,却保障着100多台机车的安全。

他在东风4型内燃机车的驾驶岗位上,创造了安全行驶30万公里的佳绩。

他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6年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知识型职工十佳标兵”。

他就是哈尔滨机务段佳木斯整备车间主任王伟东。

专业

知识来源于积累

1988年,已有4年党龄的王伟东从部队转业到哈尔滨铁路局原佳木斯机务段。走上新岗位后,他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钻研业务上。1996年,王伟东站在了局技术表演赛第一名的奖台上。这一年,他考上了蒸汽机车司机;1997年,7131、7132两台内燃机车落户佳木斯机务段,王伟东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全段第一批内燃机车司机。

第一次出乘,7131号机车库内整备作业,怎么提手柄也带不上载、接不上电。机务段的检修人员经过检查,很快就排除了故障。王伟东起初不信:“师傅,我这车出大毛病了,麻烦你再给看看。”“啥大毛病,不就是第四电控接触器的辅助触头虚接吗。”一席话说得王伟东脸腾地红了。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给自己提出要求:学技术,练“绝活儿”,做一个称职的司机。为了尽快熟悉《电路图》这张天书般的“蜘蛛网”,他包里总是揣着书、带着本,上车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对照,标明具体位置、线号、作用以及技术尺寸要求。《电路图》被王伟东翻了不知多少遍,主触头、动触头、静触头等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对于内燃机车的“脾气秉性”他了如指掌,被誉为金牌机车专家。

机车“110”和机车“急救箱”

1999年底,有位同事跟王伟东诉苦:“昨天,车坏在道上,硬是找不着故障点。往你家打电话,你不在,急得我没办法。”听后,王伟东想“机车整天在线上跑,发生故障在所难免。一旦发生故障,查不出故障原因,发生机破、机故,这是多大的损失!”王伟东和妻子商量,自费买了部手机。打那时起,这部手机就再也没有关过,最多时一天接到12个求助电话,同事们亲切地称其为110。受此启发,原佳木斯机务段设立了专职“110故障信息指挥中心”,王伟东担任第一任指挥员,专门负责解决机车在线上运行遇到的故障难题。

为了能迅速排除机车故障,王伟东发明了机车“急救箱”。他把机车上的各种管、垫、阀等都归类到机车“急救箱”里,橡胶管、短接铜线等不起眼的应用配件和备品发挥着“药”到“病”除的功效。机车有了“急救箱”,应急机动性能大大提高,仅应用的头一个月,原佳木斯机务段就减少机破事故3件。

传承是一种美德

“尖子集团”是原佳木斯分局党委送给王伟东和他的徒弟的美称。2000年初,由王伟东牵头的“尖子集团”正式成立。每天清晨,练习机车检查、给油,上午进行单兵队列训练,下午集中理论学习。回忆起那段日子,宋立刚感慨良多:“那时候,我们每天,背《技规》、《操规》、《行规》,甚至包括规章出台的背景。师傅把《电路图》分成50块让我们记,要求我们不但要心中有图,而且要望闻问切诊治有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尖子集团”培养出了身怀绝技的战斗集体:有倒背如流的活规章,拿笔就画、张嘴就来的活《电路图》,有问必答的活故障处理,成为“一口清、难不倒”的拔尖人才。“尖子集团”的接力棒传了一代又一代,如今,已传承到第5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