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高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用人单位这样评价该校的毕业生:“哈工大的学生肯实干、不空谈,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哈工大的老师们则这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的职责有两个,一是保持自尊、自律,在三尺讲台上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影响学生,用言传身教引导他们走正确的路。”校友们说:“最感谢母校的就是
教学质量,“铁将军”把关
在哈工大,有一位严把教学质量关的“铁将军”――俞大光。曾经有一年,俞大光任教的“理论电工学”整个班级没有一个学生得优秀,因为他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做题,而且要能讲出道理来。俞老师在考试前,要先进行考查,中等偏下的学生甚至要经过两次、三次的考查后才能参加正式考试。原哈工大副校长周长源曾是俞大光所在教研室的一名助教,他回忆道:“我到哈工大第一次参加考试工作是受命对一名学习困难的女生作‘单兵教练’。考前整整花了12天来辅导,终于使她过了关。功夫诚可谓深矣!”俞大光老师说:“有人说我是‘铁将军把关’,学生说《电工基础》是‘老虎课’,其实要求严格是应该的。”
“我入学时考进200多名学生,最后毕业就剩下40几人,不及格的自动退学或降级。哈工大的严格要求,培养了我的适应能力,碰到难题不害怕。”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的这番话是哈工大严格要求教学质量的生动体现。
教学一线,“四大名捕”美名扬
在哈工大,“四大名捕”的故事广为人知。“四大名捕”究竟是哪“四位”已有各种“版本”,但他们都是长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都以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著称。数学系的王勇教授享有“首席名捕”的威名,开学第一节课,王老师便立下军令状,绝不允许学生迟到,而且他也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说:“如果我迟到哪怕一秒钟,你们也可以把我轰出去!”律己方能律人,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学生怕之、服之、又敬之。王勇老师对考试违规、作风散漫等现象更是深恶痛绝,对作弊学生绝不手软。他说,“狠抓”是为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营造健康的学风校风,同时也是一种鞭策、一种鼓舞。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规格”是目标,“功夫”是过程,坚持严格的规格必须伴有到家的功夫,这是哈工大教师的基本品格,他们不仅铁面无私,而且威而可敬,严而讲理。在一次期末考试后,电气学院的蒋秀珍老师从讲评成绩的角度,对学生的各种心态,不良的习惯,偏激的思维等做了全面的剖析和引导。当时,百人的大教室静得连喘气声都听得见。后来,蒋秀珍收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您认真的教学态度深深感染了我,您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在哈工大,教师不仅仅是用言行教书,更是用“心”去教学,去传承哈工大的精神与传统。
教学传统,新老“八百壮士”著传奇
所有的哈工大人都知道,是第一代八百壮士奠定了哈工大的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哈工大特色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教风、学风、校风。中国科学院院士、“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教授就是第一代“八百壮士”的杰出代表。“我们不能误人子弟”――这是马祖光经常说的一句话。一次,马老师看了学生的实验报告,发现好多学生没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报告书写得不规范。他很生气,在一次专业领导班子的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马老师说,这不怪学生,责任在指导教师,没有认真指导和严格要求,“我们不能误人子弟啊!”
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哈工大人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迅速成长壮大。伴随着新“八百壮士”一起诞生的是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第一个会踢足球的双足机器人、第一颗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伴随着新“八百壮士”一起成长的是中国的航天业、军工业、IT业、船舶业、建筑业、汽车业……刚刚荣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的马军教授是一名完全由哈工大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谈到所取得的成绩时,马军始终没有忘记导师李圭白院士对自己的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说:“李老师上课的态度非常认真严谨,他对每项技术的由来都要进行系统讲解。我现在很多讲课方式都受到他的影响。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他刚做完手术,还坚持逐字逐句地反复修改我的硕士毕业论文。严谨求实的学习和研究态度是李老师教给我的,现在我也是这样教导我的学生的。”
今天,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王光远、雷廷权为代表的第一代“八百壮士”发扬“甘为人梯”精神,致力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为代表的第二代“八百壮士”已成为哈工大各学科的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以校长王树国为代表的第三代“八百壮士”正挑起哈工大的大梁。而正在培养和成长中的第四代、第五代“八百壮士”则是哈工大教师队伍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