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制建设。新中国建立之初,教育部就作出规定:“高等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
我们认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管理体制,需要从两个基本层面重点考虑:一是政治性,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质和功能;二是有效性,即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要求的教学过程和目的的统一。在高校,一般专业性课程注重的是知识性的传授和探索,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尽管也有知识传授和探索的因素,但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期望学生达成对于一定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的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因而也就需要学校党委给予特别的重视。另一方面,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其特定的政治功能和政治要求,但是也必须通过实际而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才能发挥其政治功能并实现其政治要求。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使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能够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功能的发挥和政治要求的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组织建构上,复旦大学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结构保持了基本稳定的形态,从原来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发展成现在的社会科学基础部,一直是一个直属学校党委领导的教学单位。在学习贯彻中共中央2004年十六号文件以及中宣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过程中,我们从管理体制和教学体制入手,力求通过完善有效的管理体制,使中央的政治要求更能在我们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为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教学副校长、校党委宣传部长、教务处长、社科部主任、各相关院(系)的院长(系主任)组成。其任务是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正确方向,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政策,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科学基础部的功能定位和职责。社会科学基础部是校党委和校行政直接领导下的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单位,具体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考核考评、队伍建设、师资聘任等相关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我校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为体现“全员育人”,学校实行“开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管理、开放师资”,整合全校资源、吸引相关专业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教学。复旦大学具有人文科学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优势,积极发挥这种优势,动员更多的教师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国家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这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复旦大学作为第一批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校,我们通过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整合相关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力量和资源,以研究推动教学,以学科带动教学,为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增添了重要的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直接挂靠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科学基础部,社会科学基础部可以通过研究院的组织平台,吸纳校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资源,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并以此来推动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院是一个研究实体,其基本职能在于研究,但是其立足点还是在于教育和教学。同时,我们将国家“985二期工程”建设的经验引入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建设过程之中。参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组织模式,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为一个目标明确、运作灵活的开放性的研究实体。这种建制为激发社科部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进而拓展他们的学科视野创造了条件。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建制中,我们正在着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术陈列馆。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该学术陈列馆承担学术研究、教学观摩、咨询服务等综合性功能,它必将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的物质载体。
可以看到,在复旦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党委直接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协同筹划、专门教学部门具体负责的举全校之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和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资源基础。当然,这种体制的运作还刚刚开始,很多问题还有待于逐步协调解决。但是,通过体制的改进和完善以及一些基础性的建设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别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复旦大学党委班子的共识。(作者系中共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