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前“出动”校园门庭若市
10月28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南方集团)组
“教育部规定企业一般不能提前进高校举办‘双选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一进厂就能上手,企业都很喜欢,就怕来晚了学生被‘抢’完了,他们以‘宣讲’的方式来招聘也无可厚非。”李国锋主任笑着告诉记者。
面向市场“对接”企业
在当前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江苏科大的学生如此抢手,秘诀何在?江苏科大党委书记姜建中“道破天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当前企业最稀缺的就是这种人才。我们培养人才面向了市场,并创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我们的‘秘诀’。”
要让培养的学生面向市场,首先要让教师“熟悉市场”。为此,江苏科大每年都会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到以工程和工艺设计研究为主的研究所和工厂读研、业务进修、专题调研或直接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工作,使教师了解生产和管理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难题。同时,该校还聘请了60多名院士、学者及相关专家作为兼职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一些突出专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专题讲座等。
在江苏科技大学,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位大四学生说,随着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他们的教材也随之变化,一些过时的方法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和企业发展形势相配套的新技术、新方法。
据姜建中书记介绍,为了面向市场培养人才,该校每年都会定期回访合作单位,到企业中去了解最新技术、最新设备、最迫切需要的人才类型,然后在学校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在实践课程上也采用和企业一样的软件。“几乎和企业一样的环境,再加上在校期间被派往各大企业专门‘实训演习’,让我们参加工作后一进工厂就感觉像进了放大了的学校实验室,驾轻就熟,上手也很快。”该校船海学院一位刚刚签约的学生这样感慨地说。
因材施教“研”为“教”用
有了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还要有过硬的人才质量作为保证。严把人才培养质量是江苏科大一贯的传统。据该校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该校积极推行因材施教的育人方案,尤其在课程设置上更体现了“以生为本”。如在覆盖面大的重要公共基础课上,学校设立了AB课程制,如高等数学A为192学时,B为176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再受制约。这样的课程设置,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同时,针对一些高校出现的“科研”和“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江苏科大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该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将参加科研活动所获得的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编进教材。
文科实验室“影子工厂”就是这样的一个转化平台。在该校经管学院的“影子工厂”实验室里,学生只要轻点鼠标,企业生产报表、采购计划表、生产进度分析等整个企业运行状况历历在目,从产品订单到产品设计与工艺,到物资采购,到主生产计划、作业计划等,所有千变万化、庞杂繁琐的数据在瞬间即可汇总集成。“这本来是我参与企业研究的一项课题,现在搬进了实验室,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分享,相互启发,这也是教学和科研互动的效益最大化。”一位老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