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食品安全问题还应理性面对

2006-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董城 我有话说

我国食品行业只有在一次次教训中走向成熟,才能从容面对检验检疫日益严格的国际食品市场,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放心。本报记者郭红松摄

最近,北京

市民沈先生的脸上完全没有了几天前新婚的喜悦。让沈先生烦心的是不久前自己婚宴上的一道压桌菜:清蒸多宝鱼。11月20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宣布,由于在北京销售的多宝鱼中检出兽药残留、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决定全市停售多宝鱼。这是继该机构在冀鄂两地出产的红心鸭蛋中查出苏丹红之后的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人们看着报纸、电视上不断曝光的食品加工黑幕,联想着自家丰盛的餐桌背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禁顾虑重重。面对今后可能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大众应多具备食品安全常识

很多人一看到“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处理”等字样,马上与危险甚至含毒画上等号,为了保险起见,大家采取的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办法就是不吃。

在专家们看来,不吃一切看起来“危险”的食品,同样危险。因为这种对食物安全的恐慌,有可能带来膳食营养质量的下降。有些人因为害怕农药不敢吃绿叶蔬菜,因为害怕苏丹红不敢吃蛋类,因为害怕抗生素不敢喝牛奶……而这些食品正是膳食中营养素的最重要来源。长期营养不均衡给人体带来的风险,超过偶尔吃一个含有苏丹红的鸭蛋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博士认为,必须区别对待含有“食品添加剂”、经过“化学处理”的食品和“有毒食品”。一方面,对于有关部门明确提示的有问题食品要慎重对待,另一方面应该提高评价饮食风险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具备一定的食品安全常识。

范志红举例说,互联网上曾出现过多篇揭露所谓“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养殖黑幕”的文章,其中一篇题为《这样养出的猪你敢吃吗》的帖子称,现在多数养猪户在喂猪的饲料中加入多达50%的安眠药片和激素。“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范志红说:“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理解,激素是在极低的浓度下发挥生理作用的。如果饲料中真的加入50%的药物或激素,导致的结果就是动物死亡。事实是,虽然饲养中不可能完全不添加药物,但在养殖户使用的饲料添加物当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占了很大比例。”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营养与食品卫生专家陈君石院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各类食品的花色、品种、品质、口感、营养和保存均有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中,追求食品的“零风险”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但绝不意味着我们的食品普遍是不安全的甚至是涉毒的。一种食物的成分是否对人体有害,关键看摄入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比如:再好的食盐一次吃多了一样会中毒。

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消费者过分要求食品的外观、口感,也给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提供了可乘之机。范志红博士说:“我亲眼看见一位大妈抱怨小贩卖的藕颜色发褐,问有没有白净一点儿的。其实,莲藕等植物性食品存在‘酶促褐变’的特性,表皮受到机械擦伤之后会自然变褐,完全不会影响品质。现在许多商贩将食品漂白、染色当成了‘时髦’,就是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本不科学的要求。”

此外,消费者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食用土鸡、野鸭、山野菜等野生、天然的食品是最安全的。有关专家指出:在环境日益污染的今天,不少野生动植物含有寄生虫、毒素,富集化学污染物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其实并不安全。消费者还是应该选择经过标准化养殖和产出、经过多道检验检疫的食品。

政府要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把“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以及此前发生的“福寿螺事件”、“大闸蟹致癌事件”联系起来,很多人感到了疑惑:工商、质检、环保、卫生、城管等七八个政府管理部门,怎么就管不好一个菜篮子?受到伤害的消费者为此还拿起了法律武器。11月22日,北京市宣武区法院正式受理了福寿螺致病患者状告北京市卫生局的诉讼请求,原告以北京市卫生局在“福寿螺事件”中不及时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行为违法为由,提出了申请国家赔偿的请求。

针对此次“红心鸭蛋事件”,北京市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通力配合,迅速启动了相关调查和执法行动,同时积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与处理办法,赢得了市民的赞誉。

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应该如何作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赵成根教授认为,首先应该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经常会因这类问题发生各种不良事件。此外,各国政府对食品行业的管理,都存在执法部门多、管理重复、效率偏低的问题。

赵成根认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既要利用经济管理手段平衡效率与公平,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管理,完善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安全的市场环境。出现问题后,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减少行政干预。此外,还应尽快组建起一个协调、指挥各部门的管理系统,切实强化其综合职能。

赵成根指出,完善市场经济,使我国的食品产业尽快融入世界市场,确实需要付出代价。食品生产、加工者有时甚至要付出惨重代价后,才能真正认识到品质、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吃一堑、长一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只有尽快按照国际市场规律办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打败。针对我国农民生产者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帮助措施,一方面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适应市场规律,尽快树立诚信理念和品牌意识。

媒体需有科学求证精神

媒体曝光,目前似乎成了民众了解食品危害的重要渠道。许多传播学专家指出:新闻媒体的介入,对广大群众了解事件真相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舆论取向不应成为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尺度,更不能代替科学的研究和调查。

媒体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传播学作用一直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曼丽教授重点研究的课题,“红心鸭蛋”等事件的报道也引起了程曼丽的关注。她说:“‘红心鸭蛋’事件披露后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有关部门迅速介入,媒体功不可没。另一方面,面对吃1200个红心鸭蛋才有可能导致危害的事实,媒体还缺乏客观的正视。今天广播里还在说鸭蛋绝不能再吃了,这样不利于对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媒体曾经对“保健品含‘毒’”、“啤酒甲醛超标”等问题盲目报道,给相关产业和厂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事后虽经科学证明被曝光产品是符合相关规定的,但市场购买信心已遭受重挫,企业只能自认倒霉。最近又有媒体披露,市场上销售的香蕉原本是绿色时采摘,用乙烯剂浸泡催熟后变成黄色,可能有毒。很多果蔬储藏专家指出,这是全世界普遍使用的一种香蕉储藏销售方法,符合科学原理,从未有带来健康危害的报道。针对个别媒体制造“伪公共卫生事件”吸引受众眼球的行为,程曼丽认为,这种行为危害极大,其一是会扰乱公众的视听,制造紧张气氛;还会影响政府威信,干扰正常的行政管理程序;同时,也会对生产销售企业甚至一个产业带来极大影响。

程曼丽认为:在报道突发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时,媒体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意识。这种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包括让公众最快享有知情权的职业精神,也包括严谨求证的科学精神。比如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方面,新闻单位有必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包括请他们做一些专业培训和指导,以便用科学的态度去保证报道的可信度。只有提高记者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客观准确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

“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与调节机制,负责任的媒体要敢于修正甚至推翻先前报道,一切以事实为根本。”程曼丽说。

在采访中,专家们一致认为,一桩桩食品安全风波不仅是反映政府行政作为力度的镜子,也是检验大众传播导向和公众科普知识水平的试金石,全社会应该在一次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建成一套规避风险的健全机制,并具备成熟的心态。同时,我国食品行业只有在一次次教训中走向成熟,才能从容面对检验检疫日益严格的国际食品市场,才能让消费者真正放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