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6-11-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执笔:李毅、李向阳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宣传文化领域各项事业的改革、繁荣和发展。在当前,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尤其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提供有力支撑。

正确认识文化特征,把握文化体制改革规律

文化与人类社会进程紧密相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演变,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但是,文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和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具有社会导向功能,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决定了它的发展与所处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完全同步的。第二,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越悠久,其积累的文化财富就越丰厚。而后人总要在继承前人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发展进而创造出新的文化。第三,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要既能吸收别人,又能被借鉴,即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可以求同存异。第四,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一种文化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先进的,而在另一个历史阶段就可能是落后的,因此必须不断创新,以保持其先进性。

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而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发展好,就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既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化及其发展的主要特征,决定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特点,也决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质。当前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迫切要求,决定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通过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用改革凝聚人心,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选择。作为改革总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事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结果。文化体制改革不仅为文化事业单位所关注,而且将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它不仅会打破束缚文化发展的不合理体制,激发文化创造力,壮大文化产业,完善文化服务,而且将激发人们对改革事业不断推进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都迫切要求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发展好。

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平稳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文化体制改革当中去,将这项改革作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与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条件,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入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文化体制改革思路与举措。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要看思想认识是否到位。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和作用、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格局、文化发展目的的认识,增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牢固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和新举措,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

第二,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注重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文化体制改革是党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和领域,关系宣传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这项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贯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确保文化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平稳过渡。一是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充分考虑文化的特殊性和我国国情,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借鉴党的十六大以来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先点后面、以点带面,分阶段分步骤、积极稳妥地逐渐推进。要通盘考虑文化体制改革涉及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群体的工作基础和具体差异,注意文化群体和文化事业的特点,逐步将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推开。每一个单位、行业、领域、地区或群体的改革,都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具体改革措施要有协调性、灵活性和包容性,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并在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上恰到好处,从而营造宽松的改革发展环境。二是要注重以人为本,把握好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积极发挥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正确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占领市场、服务人民。还要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转换机制,活跃创作,提高质量,增进效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从数量扩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

着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充分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文化自觉。建设和谐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作更多倡导和谐精神、体现和谐理念的优秀文化产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要坚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和建设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既是实践创新过程,也是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理论创新是文化建设的理论观点、思想体系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进行的创造性提升和发展;实践创新则是由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创造性活动。因此,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和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要素。要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的理论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研究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思想文化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文化生活和文化事业发展中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说服力和引导力。二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先进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实践性与群众性、时代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先进文化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引导不同文化思潮,尤其要坚决反对偏执、媚俗甚至低级庸俗的文化,有效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

第二,要坚持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思想道德力量。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把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纳入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和谐精神促进文化改革,以和谐观念推动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关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观念和理论,也是关于文化生活和文化体系本身实现和谐的模式与要求,它总体上以和谐为思想内核,以知荣辱、明是非为价值取向,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谐文化能够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融合协调,也能够促进和实现文化生活和文化事业本身的和谐。因此,它既是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能为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提供和谐舆论氛围,创造良好实施环境,还可以成为克服改革发展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同时,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也能促进和谐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在整合、融合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第三,要坚持在推进体制改革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诉求的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自我变革与完善,可以消除体制性障碍和弊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要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经营机制。要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使全体人民共享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集约化经营,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