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顶山矿区里有个大家庭

2006-1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李可 我有话说
编者按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群众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报从今天开始,将以“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为主题,在本专栏中集中报道一些地区和单位建设和谐社区、在服务中实施
管理和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以信访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与做法。当前,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倍加重视、重点研究的一项社会建设新题,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亟须加强的工作很多,可以创新的空间也很大。编者希望,本组报道中的一些思路与做法,可以为各地提供借鉴和启示。

虽然已是凛冽之冬,但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煤矿集团七星公司家属院4号楼5单元的楼门,温暖与温馨便扑面而来。楼门上方,挂着两块铜牌,上书“和睦邻里”、“和谐大家庭”;楼道内摆放着鲜花,楼梯清扫得干干净净,正前方还挂着“家和万事兴”的匾额;过道显眼处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天气预报和爱心提示。这是由这个单元14户人家,老少49口人组成的“大家庭”。9年来,这“一家人”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大家庭”有带头人

1997年,5单元的居民们陆续入住这栋7层居民楼。每层有两个住户,共14户人家。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有吉林的、内蒙古的、江苏的、河南的……刚入住时,大都互不相识。搬来不久,吴老伯的儿子结婚,没想到左邻右舍知道后,主动登门帮忙,贴喜字、放鞭炮,接送客人,忙得不亦乐乎。婚宴结束后,6楼的史建民感慨地说:“咱们能住在一起可是缘分呀,就应该像一家人啊!”这句话说到了邻居们心坎上,大家立即随声附和,就这样,年龄较大、退休在家的吴征昌被推选为“楼长”,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宁淑芬被推选为“工会主席”。约定今后楼门里有什么事都要相互照应。

吴老伯对记者说:“我这个‘楼长’主要带领大家和谐相处,邻居们有啥事都喜欢和我商量。另外,我们单元的党员干部在和睦邻里建设中起了重要的带头作用。现在14户人家中有11名中共党员,其中有3名党支部书记。”

吴老伯还与这些党员干部们一起讨论,拟订了10条40句的《文明公约》,内容有“互谅互让、团结邻里、热爱单元、贵在参与”,也有“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等等,并制作成了一个精致的牌板,挂在楼门口,居民们可以每天对照公约检查自己的行为。

互让互谅生和睦

邻里间都是家常事,但家常事更见真心、见真情。工会主席宁淑芬说,大家住在一个楼门9年了,从来没有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红过脸,吵过嘴。

5楼刘长禄家卫生间浴盆漏水,渗湿了4楼穆国顺家的半面墙壁,时间一长,墙壁上都长了毛,但穆国顺夫妇一直没有吱声。后来,通过其他邻居,刘长禄知道了此事,第二天专门请假,找来水泥、沙子,把卫生间有裂缝的地方抹了一遍。隔天,他去穆家发现还是渗水,想着是自己干活不细致,回家又认真地抹了一遍。但是当他再次来到穆国顺家里时,墙壁还在渗水,他心里很过意不去。回去之后,找来大锤,把家里的浴缸、便池、地板全部砸烂,请专业维修人员把卫生间设施换成新的,彻底解决了墙壁渗水问题。

刘长禄说:“东西坏了好修,人心烂了难补。我重新整修了卫生间,虽然花了近千元钱,费了些事,但是避免了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我觉得值!”

一年夏天,1楼邓美平的儿子鹏鹏面临高考,为了不影响他复习,邻居们主动取消了在楼前的娱乐活动,经过鹏鹏家门口时也脚步轻轻。住在楼上的李志刚家,把沙发垫拆了,用里面的海绵把家里所有的桌子凳子腿坐了垫子,以免发出声响,邓美平知道后,非常感动,对儿子说:“好好学吧,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对不起邻居们的一片好心!”后来,鹏鹏顺利考入了大学。

互帮互学促和谐

11月28日下午,当记者走进楼门时,楼门口十几平方米的地方坐满了人,下了班的邻居们正在一起下棋、聊天,热闹非凡。原来这个小地方是邻居们娱乐活动、谈天说地的场所。墙上挂着他们订阅的报纸,还有居民们制定的《文化娱乐管理制度》。

邻居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七楼的田淑芳会用线钩棉拖鞋,在她的帮助下,现在家家都会用线钩棉拖鞋了;宁淑芬来自东北,她热情地教大家晒酱,晒成后,大家互相品尝,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五楼的魏飞原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邻居们的鼓励帮助下,他参加了矿建工程专业学习,又自学了法律专科,现在已成为技术人员,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记者说:“和这些邻居住在一起,受益终生!”正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现在单元在岗职工中90%以上都是所在单位里的先进工作者。

每逢“五一”、“十一”长假,这“一家人”总是集资包车去旅游;逢农历八月十六和正月十六,他们还要在楼前空地摆上几张桌子,各家炒几个拿手菜,吃个团圆饭;他们还有一个规定,谁家内部发生矛盾,就到他们家开“民主生活会”,直到和好如初。正如楼长吴老伯所言:“我们14户人的心早已紧紧贴在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