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方向

2006-1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北京市东城区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成为东城教育的坚强领导者和统筹协调的推进者,在教育改革中展示了执政能力和水平。他们在教育改革中行为和认识到位,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主导

了教育改革研究、学习,为学习性组织的创建提供了可靠保障,其做法充分体现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其优质均衡发展理念、体制创新目标、先进的应用技术手段和制度设计保障,值得同行借鉴。

和平里四小的学生在天文馆由171中赵军老师上科技拓展课,宏志中学学生在171中做化学探究性实验,职教中心校的学生在171中游泳馆里畅游,和平里二小合唱团与171中学合唱团在排练厅由171中学许德昌老师指导训练……171中学的能量怎么如此博大?171中学校长袁为民说:“不仅仅一个171,北京市东城区任何一所优质资源校都有这种能量,都有这个胸怀。这就是东城教育。”

学区化管理模式,加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发展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胃口”当然就越来越大。

办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评价教育办得好不好?如何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摆在东城区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成为考验其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东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是“创新创活力,务实促发展”。区委、区政府要成为东城教育的坚强领导者和统筹协调的推进者。要在东城教育改革中展示执政能力和水平。

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是挖掘扩大优质学校的能量。“十五”期间,北京市东城区共撤并37所学校。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小学由41.3%增加到81.88%;中学由63.51%增加到86.99%。问题出现了:调整后的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校内自筹经费越来越少,再合并无力弥合结构工资和方方面面的差异。

可见,名校的能量并不是无限的。但是,名校的影响可以跨越空间乃至时间的限制,重要的是把这种影响组织起来,利用起来。东城区创新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学区化管理的模式”,将10个街道划分为5个学区,每个学区内都有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利用东城区学区信息平台把自己的办学资源登陆网站,各校在网上达成供求协议,实现了学校的设施设备资源、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共享。截止到2006年10月30日,学区化管理平台共接受5个学区78个教育单位提供的硬件资源376项、人力资源755项、课程资源1842项,达成资源共享活动2346项次。

学区化管理模式冲破了办学资源一校所有的观念,使各校主动输出资源,让其他学校共享;学区化管理模式提倡享用资源,这对“关门办学”的习惯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谁不主动出击守摊子,谁就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打造名师,为教育均衡发展夯实基础

东城区视人才建设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之魂。

自2004年开始,东城区拨1800万元专款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评价奖励机制。通过名师、干部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建设、建立评价奖励机制等办法建设人才工程。2004年4月,第一批14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以项目管理方式带动了79名有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他们分布在34所学校,其中50名成员进入市级骨干教师行列。目前,第一批成员经过两年的培养已完成研究项目,第二批23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已经启动,再培养147名校长和骨干教师。

东城区面对办好每一所学校的迫切需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为每一所学校培养一名好校长的目标。以“真学、真领、真调、真评”的工作思路,加速校长队伍建设。2004年以来,教育系统调整校级班子29个,党政一把手交流58人(占党政一把手总数38.6%),30名中青年校长、书记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占党政一把手总数20%),培养后备干部近300人。

东城区实行区级骨干教师工作业绩的网络化管理,公开、透明,两年重新评选一次;明确规定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区级骨干教师的职责任务,并对他们在学校、在学区、在区域内发挥作用的情况实行年度述评,评价合格给予年度一次性奖励;教委出台了学校岗位工资制改革方案,实行工资总额控制,抑制学校高限,缩小校际差距。这些政策对促进人才资源的均衡,对各学校积极培养选拔骨干教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东城区现有区级骨干教师703人,占专任教师的11.1%,拥有区级骨干教师的学校由2003年的47所增至69所,学校覆盖面达到90.8%,比2003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为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要有一套评价标准,回答“什么是人民满意的学校”

摒弃以分数评价教育质量的观念和做法以后,怎么评价教育质量,什么是人民满意的学校,需要有一套评价的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东城区经过两年的努力,研究制定并实施了《东城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规划和年度计划、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组织的作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德育工作、教育教学任务和质量、教科研工作、校园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与办学成果、街道社区、学生及其家长认可程度等等。该指标体系分设普通中学、普通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门类,并以教育机构评价为基础,加之对校长、书记的个人评价。教委对学校实行办学全过程评价,在评价细则中规定了日常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根据评价结果,区政府拨专款对校长书记、学校教职工实行奖励。学校综合评价指标自2004―2005学年度试行,现已进入第二轮试验,得到了各学校的普遍认同。

评价一所学校办得好或不好,教育行政部门是不敢轻易下结论的,因为评价标准不明确会影响学校的积极性。现在运用若干指标确定对学校的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准确地确定学校的优势与不足,指导学校不断改进工作;另一方面,了解了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发展水平,更便于掌握全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引导学校均衡发展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过去一谈评价,许多小规模学校非常担心竞争不过大校吃了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细则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给各不同层次的学校留有发展和竞争的空间,在评价工作小组分组下校时,东城区把相对水平的学校放在一起,更便于比较,使大家办学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与鼓励。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副会长陶西平认为,东城区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有一个明确的优质均衡发展理念,一个明确的创新目标,一个先进的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一个比较好的制度设计保障。

孩子们笑了,教师们笑了,家长们笑了……东城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笑是肯定,是奖赏,也是鼓励、鞭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