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能击败冯内古特

2006-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占舟 我有话说
一个人如果天分高、能坚持,虽然长寿,头脑并不发昏,也不倚老卖老,那么他的言论就值得我们洗耳恭听。

库尔特・冯内古特就是这样的智者。这位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人物年逾八旬,依旧斗志昂扬。《没有国

家的人》中,现实世界在冯内古特的“逼视”下卸掉外壳,摘除面具,没有温情脉脉,处处惊心动魄。

像往常一样,冯内古特不叫嚷怒骂,也不故作深沉,他只是用化工专业训练出来的思维方式逐条剖析,用童年时期就运用自如的调侃语调揭穿诡计。让我们来看看他奋力攻击的目标:精神变态的政客、没有同情心和羞耻感的人、电子社会、所谓的经济繁荣、并不和谐的婚姻家庭、争夺财富的战争、毁灭性越来越强的新型武器等。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苦痛后会反观此前的生存状态,冯内古特也不例外。1945年2月13日,在德累斯顿,135000人一夜之间被英国炸弹夺去生命,整座城市遭受灭顶之灾。作为幸存者,作为战俘,冯内古特看见人类造就的地狱。他开始痛恨一切反人道的、蔑视生命的“混蛋”。美国“9・11”事件之后,冯内古特的这种痛恨变得更为猛烈。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老头更有力量”。现在的老冯内古特战斗力比以前还要强。但是,这种战斗力来自恐惧。他担心美国“太强大”:“现在全世界惧怕、仇视我们,就像当年惧怕、仇视纳粹分子一样。”全球化某种程度变成了美国化,大型跨国公司工作人员下班才能讲母语,到底什么是“国家”?我们在推动什么前进?这些问题显得不合时宜,也似乎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但老冯内古特却一直在追问,终于得出如下结论:“除了图书馆和芝加哥杂志《当代》外,我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

正是由于“没有国家”,冯内古特的批判显得更一针见血。他不再需要遮遮掩掩。“科幻小说”的写作经历带给他的是另一种超脱:站在“我们这个星球”的角度看问题。

恨得愈强,爱得愈烈。冯内古特酷爱的包括布鲁斯音乐、大家庭、人道主义、马克・吐温、亚伯拉罕・林肯,当然还有埋藏正义的图书馆和敢于愤怒的左翼杂志《当代》。生命力成为他生活中至高无上的主题,他抵御着快节奏和虚假情感,希望从时代所抛弃和碾碎的物件中找到拯救人类的“圣杯”。

让一个如此苍老,如此接近死亡的愤怒者站出来吹响号角,让一个已经放弃出版书籍的作家重新整理思想和文字,不知道是我们的荣幸还是我们的悲哀。为了获得更强劲的思想,进行更健康的行动,我们要喜欢老家伙,靠近冯内古特这个不折不扣的男人,倾听他的声音。

在《没有国家的人》结尾,冯内古特呼吁不要“让最后的生物因我们而死”。冯内古特这个老家伙一边等待着死亡,一边期待着被击败,期待自己关于末世的预言落空。

《没有国家的人》[美]库尔特・冯内古特著刘洪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