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建和谐教育 培养和谐人才

2006-1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锦生 我有话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和谐发展理念、掌握和谐发展规律、具备和谐社会建设素质和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建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重大的战略性课题。创建和谐教育,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理
念统揽和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关系和资源,确保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凸显,确保教育在科学发展的方向上不偏离,确保教育在推进和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有作为。

和谐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和谐人才

和谐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选择。

教育科学作为社会科学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谐的追寻与思考。例如,围绕教育的最高使命问题,美国著名科学史学者乔洛・萨顿提出:“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些非物质的东西,例如真、善、美。”人类创造的科学(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使命正是追求这些“非物质性的东西”。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爱因斯坦提出:“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照我的见解,在某种意义上,即使对技术学校来说,这也是正确的,尽管技术学校的学生将要从事的是一种完全确定的专门职业。发展独立思考和判断是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在教育根本宗旨问题上,王国维把人自身的和谐提高到教育宗旨的高度,他认为:“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王国维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还有蔡元培“五育并举”的和谐教育思想,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和谐教育观点等等,都从不同历史角度和理论观点,论述了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诸系统的和谐中,人的和谐始终是第一位的,起主导作用。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本。而人的和谐关键在教育,只有和谐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人才。

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创建和谐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条件,教育要从根本上实现和谐,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教育的和谐,从社会发展的全局上协调并发挥教育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也为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标准,要求教育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总体目标上,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培养和谐人才要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创建和谐教育的重要范畴。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对创建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人才意义重大。科学知识是什么?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为什么?运用科学知识为谁服务?从来不是科学知识本身所能回答得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人,只能由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回答。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虽然伟大,但他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这就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和谐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教育规律与人文价值规律相统一,坚持科技强国战略与人本教育理念相结合,把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现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正确认识科学规律与人文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明确以下三点。

首先,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和载体。“智为进德之基”,“智不能周,力不能胜”。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正如列宁所说:“文盲是不能进入共产主义的。”其次,人文是知识的意义和方向。“德为才之帅也”,“德薄浅而位则深鲜不及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把握,任何知识都可能带来危险。再次,人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信念的存在,乃至生命的存在。这种存在固然缺少不了知识的支撑,但有了知识也未必一定转化或升华成为精神、文化和信念。不重视大学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的积淀,不懂得如何运用这种精神和文化去影响人、感染人,不能有效地将人的智力与非智力、理性与非理性统一起来,就必然造成人的物化、异化和分化,这样的教育是不和谐的教育。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才培养的现代科技含量将会越来越高,而对人才的精神信念和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们要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律与人文价值规律相统一的观点,在提高教学现代科技含量的同时,大力加强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不断提高人才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确保现代科学技术永远掌握在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中。(作者系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