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专业发展全面考验高校能力

2006-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练玉春 我有话说
近期,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八次会议在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召开。来自北大、复旦、清华、北师大等国内16所重点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负责人就中文专业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科研工作、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代表们普遍认为,高校中文专业的发展全面考验着高校的专业意识、品质能力和管理水准。

代表们认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在传承中华文明血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目前实行的某些通才教育模式存在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弊病,以此模式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在专业基础的扎实性和研究能力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有代表提出,创新固应大力提倡,但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经验仍应予以继承;传统的人文教育强调经典的熟读和涵化,因此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也应该加强基础性经典著作的研读与领会。

关于研究生的培养,代表们认为,人文学术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升华。片面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势必违背人文学术的基本规律,损害人文学术的研究质量。因此,应该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监控和指导。

代表们认为,在提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同时,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而在科研方面,又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甚至以项目治校的问题。然而,人文科学的研究往往需要长期的积淀和锤炼,带有更多的个体性和非实用特征;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可能与一时流行的热门话题距离较远,而带有文化积累性质的典籍整理则大多与热点话题无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水平,其价值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如何使人文社会科学的立项资助更趋完善,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于教学质量评估,代表们认为,真正检验一个大学或专业的教育质量,很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而且,教育质量的评估不是学校或教育系统本身就可以完成的,还更需要接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和评价。因此,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不应仅局限于学校或教育系统内部,而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放到社会上去,由社会用人单位的反馈来加以检验。同时,目前的教学评估指标中存在着违背不同学科教学规律的一刀切现象。比如,“双语教学”对中文学科来说是否切实有益,也值得研究。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保持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心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片面强调双语教学的推广,是否会削弱民族语言的影响力和认同度,应该引起我们的关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