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许多高校都将“干大事”、“居要职”的校友作为学校的骄傲,西南政法同样如此。稍有不同的是,更多在平凡岗位上执着奉献的西政毕业生,近年来纷纷被请回校园为师弟师妹们传经送宝。校党委书记张国林认为,在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高校的成才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唯有如此,才能引导青年学生以更加务实、更加踏实的态度融入社会。
校友事迹传播中心,是西南政法大学搜集校友事迹、邀请校友返校与在读学生交流的机构。成立两年来,这个中心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有法学界的名家泰斗,有身居要位的公务员,有资产庞大的实业家,但更多的则是立足基层不懈奋斗的年轻人。
校内的培养环境也在改变。从2004年起,每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周”,西南政法都是全校联动。有讲座、有征文、有阅读交流,还有各个社团自行举办的各种活动。素质教育不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恰恰相反,学校一直努力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自己想法的人。“西南法学论坛”是西南政法大学举办的学术论坛。在这里,只有学术,没有职务、职称、功利、浮躁、吹捧,赫赫有名的教授被入门不久的新生当场批驳是常有的事。这个系列论坛开办5年来,其学术批评之严厉,观点辩论之激烈,在全国法学界已颇负盛名。也许正是受此薰陶,才会有西政学子在国际法商辩论赛中折桂、才会有西政在读研究生在数万人竞争中夺得首届“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主论坛”演讲席。
西南政法不是以体育见长的高校,但他们会给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创造最好的训练和比赛的条件;西南政法也不是以艺术见长的学校,但他们会想方设法为即将演出的学生团体提供最好的排练环境。这时,不善运动的校领导往往会成为狂热的啦啦队员,矜持持重的专家教授转眼就变为执着的“粉丝”。
辅导员队伍是西政精神的最好体现,也是西政素质教育的忠实实践者。有一位辅导员别出心裁地在自己带的年级取消了班干部,改由学生“海选”学生代表,学校虽然对此高度关注,但却“听之任之”。校党委副书记李春茹认为,辅导员队伍体现的潜行、厚德、创造与包容的精神,正是青年学生应该具有的品格,更是在无声地引导他们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