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首先要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给当今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可能更大程度地使各民族的物质生活
同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必须力避文化发展的中心模式论或文化上的单边主义。诚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若干影响广泛的文化圈,但从古至今从未出现过一花独放的文化垄断景象。近代以来,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中心论曾经长期固存于西方思想界,成为西方世界一种有代表性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模式。这不仅是有害的,事实证明也脱离和有悖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实际和根本趋势。近年来,一种文化上的单边主义思潮在西方世界时有抬头,表现为西方世界在推销传播其物质、技术的同时,也在努力推销和传播其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甚至制度模式。可以说,文化发展的中心模式论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其对于诸多第三世界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文化而言,威胁尤其明显。
再者,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还应避免另一种形式的威胁,即从文化发展的中心模式论走向文化“彻底的特殊性”,极端化地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和孤立特征,这不仅有走向狭隘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的危险,而且还可能破坏甚至对抗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事实上,这种交流在多元文化的共处发展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视文化差异为绝对,更不意味着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难以共处的排他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元文化之间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精神、价值取向乃至文化习俗等复杂因素的作用,有时还会表现出多种形式的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在特定条件下还可能相当尖锐激烈。但历史地看,这些都是多元文化之间文化接触的常态范式之一,既不能成为文化隔绝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文化排斥的当然依据。释解文化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大力增进异质文化间的沟通交流。
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要求既充分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多元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和现实形貌,同时又能够宽容不同,并与异质文化容纳共处,从而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良性关系状况。无论是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还是多元文化的自身发展,都要求现代条件下的多元文化在保持其文化精神的前提下,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采借吸纳异质文化的优质要素,从而也与时俱进地实现自身的文化变迁,这不仅是多元文化间的一种有效的文化调适,更是多元文化应对现代化进程、实现多元文化自主发展的有效方式和必然路径。
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世界各国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提出了“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既蕴涵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又契合和昭示了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历史大势和根本要求,引起世界政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博大精深,对自然与社会各种事物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互补、和谐统一,作出了精当的归纳与概括。无论是“和”还是“合”,都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历史发展到了21世纪,无论是在物质技术还是在人文社会的各个范畴维度,都空前地呈现了一种斑驳陆离、错综复杂、多姿多彩的景象。“和谐世界”的理念汲取中国文化之精髓,洞察世界发展之现状,契合人类历史之大势,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当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深刻思想和重要理念。
显然,在建立和谐世界的人类实践中,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即使是在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的物质生活甚至生活的方式载体出现了空前程度的类同趋向,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基因无法改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原则和要求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不可动摇和不可怀疑的。在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尊重差异性,发展互补性,拓展普适性,加强沟通交流借鉴,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发展,是建立和谐世界的根本保证。(作者单位: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