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西部地区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西部地
上述环境问题给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过孝民的研究结果,经过保守估算,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同期GDP的20%。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还造成西部地区对私人投资和外资的吸引力不足,甚至导致资本外流。这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决定了它的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依赖于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环境重建就成为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问题。
基于生态环境重建的西部经济增长,要加强可持续增长的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集约型增长模式。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确立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西部地区应广泛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要加强法制建设。应采取严格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遏制生态恶化。要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还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加强生态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要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实质是利用地区特色资源,采用特殊生产方式,开发特色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核心是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并实现五个转变:由单纯以种植业为主向多样化经营转变;由追求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向深加工转变;由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向城乡联合的市场化、集约化方式(种植园或养殖小区)转变;由以农户为生产主体向“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转变。
三要积极推进工业化。西部地区工业化建设进程,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西部地区甚至全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西部地区工业化是西部大开发的主题。目前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对应的是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其工业化程度约为30.2%,大大低于东部(44.4%)和中部(39.4%)地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差距是工业化滞后,其他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落后除了是受自然条件、交通落后的影响外,基本都是由于工业化滞后引起的。毫无疑问,西部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重视推动工业化的进程。虽然目前国家和地方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但只有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培育有竞争力的工业和产业,西部地区的经济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这种增长也才具有可持续性。
四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十分注重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已迈出了新的步伐,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已初步形成了棉花、糖料、水果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成了天然气、煤炭、钾盐、磷矿、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开发形成了一批资源品位高、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和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加工制造企业。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处理好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西部地区,就是要切实实施生态环境重建,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