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家与中国近代文化

2006-12-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阎平 我有话说
中国近代科学家(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科学普及工作者),是随着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交流而出现的一个新型知识分子群落。他们不仅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代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晚清以降,中国科学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日

益彰显。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遭失败,国门被西方以“坚船利炮”打开,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感知到西方科技的力量,于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尽管时人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理解尚很肤浅,但他们确已抓住了西方文化最直观但也是最本质的东西。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但科学方面的影响始终是主线之一。

在西方文化传入近代中国的初始阶段,以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科学家逐渐接受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成为中国最早的近代科学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封建“正统”人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家的文化品格。洋务运动时期,近代科学家与西方传教士密切合作,历尽艰辛,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知识体系输入中国,堪称“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的实践者。可以说,没有近代科学家,就没有以追求近代中国工业化为核心的洋务运动。尽管这一批科学家人数不多,但其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进入20世纪,在留学运动中产生的新一代科学家更加活跃。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包括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内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论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915年,中国近代持续时间最长、最有影响的科学组织――中国科学社成立,该社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西方科学思想的传播上。以数学家任鸿隽、胡明复、地学家杨铨、化学家王星拱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系统地、持之以恒地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影响深远。他们把科学的概念介绍给中国人,把实验方法、归纳方法、演绎方法等近代科学方法引入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近代科学家不仅是西方近代文化输入中国的桥梁,而且也是创造中国近代文化的主体之一。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场重要的论争,其发起者和主要参与者大多为科学家。丁文江、任鸿隽、王星拱、唐钺等科学家尖锐地批评了“玄学派”的“科学破产”论调,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批判了“玄学派”关于中国的“精神文明”优于西方“物质文明”的观点。为了向全民族灌输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30年代,以科学家为主体的知识分子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中国科学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宗旨是动员民众了解科学、准备抗日救国,因此不仅传播了科学知识,而且在激励民众抗日爱国热情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近代科学家还以其独特的视角,研究和整理中国古代文化,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从二三十年代起,中国科学家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基础上,开始以近代先进的科学方法来发掘和整理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竺可桢、赵元任对传统天文学与星象学的研究;李俨、钱宝琮、严敦杰对传统数学的阐述;王?、曹元宇、陈文熙对传统化学的整理;丁文江对传统地理学与地质学的查证,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中国传统科技的整理与对近代科学的学习、研究和普及,促进了东方与西方、古代与近代科学技术的汇流,促进了科学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对于科学史以外的传统文化,许多科学家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他们以近代科学思想为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和整理,使其蕴含的科学价值得以彰显。

中国近代科学家从“畴人”群体中产生、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走向近代、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他们是中国近代社会和历史的产物,同时也在近代社会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代科学家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缔造者。他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传播,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启蒙作用。正如胡适在1923年所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地表示轻视和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许多科学家都是文理兼通的学者,他们不仅在科学领域研究开拓,也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近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民主、科学。中国近代科学家对文化上的影响正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其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无不显示着近代科学、民主思想的光辉。当然,从总体上看,近代科学家在科学与民主两大时代主题中,更偏重于对科学思想的坚守和弘扬,相形之下,对于民主思想重视程度稍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救国”论者的特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