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16日,北平学生高呼“反对华北自治,争取民族解放”等口号向天桥集合。新华社发 |
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爱国运动的镇压,北平学联决定,1935年12月10日起,北平各校学生实行全市总罢课,鉴于国民党当局准备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学联决定,16日再次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12月16日,北平学生突破军警阻拦,用血肉之躯撞开西便门,汇集到天桥广场,召开有各界民众3万多人参加的市民大会,通过了“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收复东北失地”等决议案。在会后举行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中,再次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学生数十人被捕,300多人受伤。
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从1935年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西安、济南、杭州、上海、武汉、宜昌、成都、重庆、广州、南宁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了学生抗日集会和游行示威。各地工人在全国总工会的号召下,纷纷举行罢工,抗议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和镇压抗日运动,声援学生的英勇斗争。广州、上海的工人召开大会,发表通电,要求对日宣战。
12月12日,沈钧儒、马相伯、邹韬奋、章乃器等280余人
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以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陶行知、邹韬奋、沙千里、王造时、史良等为执行委员,沈钧儒为主席,组成执行委员会,统一领导上海的抗日救国运动。在此前后,各地爱国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成立各界救国会,发出通电,出版各种救亡刊物,要求国民党政府保卫领土主权,停止内战,出兵抗日。海外侨胞和留学生团体也发表宣言等,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行动。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很快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抗日救国的烈火燃遍了祖国各地。
193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通过共青团号召广大青年:“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根据党的指示,为将一二・九运动引向深入,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了500余人的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宣传团的基础上,1936年2月1日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后来很快发展成为拥有2万余人的全国性的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成为各地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骨干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助手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纽带。
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广大民众相结合的结果,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全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中的先进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