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台屯镇归原呼兰县管辖,与之毗邻的一个乡叫乐业乡。2003年,呼兰县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时,将台屯和乐业合并为乐业镇。听到这个消息后,台屯老百姓顿时慌了神儿,他们恐怕台屯和乐业两个派出所合并。如果真是这样,那李延旗就可能移地工作,离他们远了。于是,村民们想出一招:向县里“请愿”。
回忆起当年“请愿”一事,村民陈凤双的情绪有些激动:“那阵子,有村支书、村长、老人、小学生,将近100人在给县委、县政府的信上签名,明确表示,合并两个乡镇可以,合并两个派出所不行。理由很简单,就是舍不得李延旗离开台屯。”可能是这封信起了作用,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两个派出所真的没有合并。台屯派出所于2004年归属哈尔滨市公安局松北分局管辖。
那时,李延旗到台屯派出所工作还不到一年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李延旗靠什么与台屯的老百姓建立起了如此深厚的感情?老实巴交的村民刘力军未曾开口泪先流。“2006年大年三十晚上4点多,我家的仓房着火了,当时火太大了,发现的时候眼看着要着到我们住的这个房了。我们赶紧给派出所打电话,没几分钟,李所长就带人来了,火被扑灭了,李所长他们却浑身湿漉漉的,还带着冰茬,都没进屋歇歇,连口水都没喝就走了。到现在我这心里都觉得不是个味。着火的那个屋里有来年要盖房用的门窗料和种地用的薄膜、籽种,还有过年的猪肉拌子等年货,都着没了,别提那个惨样了。”这个场景,让李延旗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发动民警捐款800元,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带着钱和肉、面、米、衣服等,送到了刘力军的家中,不仅帮助刘力军一家人度过了年关,还为当年的春耕购买种子提供了资金。刘力军说,这个春节,我哭了两次,一次是受灾时痛惜的泪水,一次是得到捐助时感激的泪水。
李延旗说:“农民兄弟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不容易呀。当警察的不真心为百姓办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已近八十高龄的王大爷是台屯的老户。提起李延旗,老人家赞不绝口:“李所长是我们最信得过的人。乡亲们有个大事小情,只要找到他,他都热心帮忙,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是啊!大到维护治安,小到调解纠纷,李延旗总是真诚加热情,设身处地去解决。李家屯有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两口,生活费用全靠五个儿子提供,偏偏四儿子不拿这笔钱。一次不拿,两次不拿,其余哥几个还能忍受,可时间长了就结下了矛盾。有一次,老二、老三动手教训了老四,眼看一场家庭纠纷愈演愈烈。就在这时,李延旗来了,他是得到邻居报警后快速赶来的。李延旗先是严厉地批评了老二、老三打人不对,而后又耐心地给老四讲了孝敬的道理。可是,老四以挨打为由,还是不肯拿钱。无奈,李延旗掏钱毕恭毕敬地送给老人家,说;“这笔钱我出,就算我认你们为干爹干妈了。”老人落下了热泪,说什么也不收这笔钱。站在一旁的老四,见李延旗的这一举动,又是羞愧,又是后悔。接下来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老四拿了钱,一家人和好如初。李延旗说,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细胞。可别小看家庭矛盾,如果闹大了,又不能及时化解,那后果说多大就有多大。在李延旗看来,没有什么事该管和不该管的界线。
202国道整修之后,一向寂静的台屯热闹起来。走进来的外地人和走出去的本乡人渐渐多了起来。一时间,台屯的大小餐馆也就成了人们谈生意、处感情的场所。年轻人酒喝多了就会产生“多”了的后果,或者失态,或者闹事……每当见到这种情况,李延旗总是把离家较近的醉酒者搀扶到家中,临走时还要进行一番教育。村民刘力军说:“一次,我外甥喝多了酒在大街上闹事,李所长知道了把他往家送,走一道他骂一道,李所长毫无怨言。我们感激之后,免不了再接着教训一番,多丢人呀,所长送你回的家,看你以后咋好意思再见人家。从那以后,我这外甥像换了个人似的,再也没闹过事。”这话说得实实在在,比起用吵架的方式教训醉酒者,当然要好上几倍。
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地给被采访者提出同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构建和谐农村,派出所所长应当发挥什么作用?陈凤双的一席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家家户户过着和谐的日子,村村屯屯平平安安,这就是我们农民心中的和谐农村的标志。在这方面,我们佩服像李所长这样办实事,解纠纷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