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脚踏实地创和谐

2006-12-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曹建文 我有话说
在江西南昌市东湖区,哪里有“牛皮癣”,哪里就会有退休老人魏木金的身影。已经79岁的魏木金,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带着一把小铲出门,走街串巷,义务铲除垃圾广告,默默地为城市的和谐发展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是神州大地华夏儿女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建和谐家园的一个缩影。

各地各部门从自身实际

出发,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百姓做好事,一幅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生动画卷正在全方位展开

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有0.13%。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基本职业技术教育,缺乏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

如何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日前表示,到“十一五”末,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将覆盖到全国20万个村,这一举措将帮助农民提高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

中央党校博士后郑广永评价说,不喊空口号,不搞花架子,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注重解决群众的现实难题,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这是近期各地各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体现出的一大显著特征。

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影响社会和谐和群众利益的矛盾与问题,敢于正视,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和目标导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的九大目标任务,包括完善民主法制、促进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之本等,都是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收入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滋长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是同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在《决定》精神的指引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扎实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大了审计和管理力度,全国也已有27个省份成立了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解决“就业难”,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就业的举措,为民众就业提供优质服务。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教育部把2007年确定为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关切的重点。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时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湖北省将涉及到省、市、县、乡6400多个行政机关和26400多个事业单位,共104万人的编制信息在互联网上公开。

为了筑牢和谐社会根基,四川南充市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社会和谐。

……

社会要和谐,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完善,还需要精神的支撑和文化的涵润。通过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崇尚和谐、维护和谐、促进和谐已成为国人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宁夏海原县史店乡苍湾村,山大沟深,信息闭塞。村民们物质生活贫困,文化生活更加贫困,闲暇时节,或串门子打麻将,或遛墙根晒太阳。

李成林是这个闭塞村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初中毕业的他,算不上文化人,但他却对知识有着自己朴素独到的见解:

“知识是人生道路上的盘缠(钱),盘缠多了才能走得更远。”

在这一理念支撑下,他腾出自己家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两间,建立了一个图书馆,摆放上2万余册图书和8种报纸杂志,免费供村民借阅。

“每到下雨和下雪天,山里人最无聊。来图书室看看书,翻翻报纸,心里舒坦多了。”

“接触到李伯伯的图书室,我不再上山撵兔子,这个假期过得最有意义。”

“要不是看这本《家畜传染病》,真想不到养牛还有那么多学问。”

几年下来,光顾这个图书室的村民逾万人次。

图书充实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苍湾村的面貌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耍赌者渐少,上进者渐多。

这是近年来全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所取得的积极成就的一个典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采取措施,扎实工作,和谐文化建设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中央到地方,众多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纷纷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和谐文化理念。各地还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开展主题演讲等方式,积极搭建和谐文化建设平台。

西藏自治区把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画发放到家家户户,并在农牧区建立各级宣传文化示范点和科普示范基地,培训新农民,推广实用技术,同时开展文明示范乡镇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使倡导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

长沙市不断创新市民素质提升形式,以社区为单位、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开设的市民论坛,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营造了社区和谐的文化氛围。

北京市积极推进“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各行各业分别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等方面内容,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为奥运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和谐社会、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机关……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广大民众的境界、情趣、品位得到提升,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得到弘扬,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和谐文化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品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关于和谐文化的一段论述,我们也许可以更加完整地理解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包含许多形式和内容,但必须始终把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在全社会更加广泛深入地培育和谐的价值取向,摆在重要的位置。要通过和谐文化的建设,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来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力求解决矛盾而不是制造矛盾,化解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和谐的各种法律的、制度的、道德的规范体系,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能够又快又好地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