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华西文化”促新农村和谐发展

2006-12-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我有话说

2006年12月22日,华西将迎来建村45周年的“生日”。

华西人的幸福写在脸上。冬日的华西,依然鸟语花香,别墅泳池、高档轿车、万米长廊,无不显示着新农村的风貌;大门敞开的别墅内,老人们正悠然自得地哼唱着锡剧,人与人在这里和谐共处,勾勒出了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

华西人的幸福流淌在心

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人才开发系统工程,使支撑着华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经济一路好走。今年全村销售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靠勤劳致富换来的幸福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人心齐,万事兴”。特有的“华西文化”,凝聚着35平方公里、3.5万人口的大华西村,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宽广大路上。

历史文化――推陈出新

冬日的暖阳透过青绿的山林,照射在篆刻着唐僧、孙悟空等文学人物的一幅幅壁画上。这组“华西隧道”旁新绘的《西游记壁画》,不仅让村里人备受教益,还吸引了许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取经”。学生们都说:“活灵活现的画像,立刻让我们联想起孙悟空他们不畏艰险、取得真经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思想品德课。”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受它的影响最大。”从小受传统文化和道德熏陶的吴仁宝喜欢用古人的故事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对传统文化和道德加以改造、加工,赋以新的涵义。同时,还坚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特色教育。

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到处可见闪烁着优秀民族文化光芒的雕塑、图像。在动员和组织农民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华西特地在村里塑了“八仙过海”的群塑。村党委向全村人提出,我们现在也要过“海”,这个“海”,就是从贫困过渡到温饱的“海”。要过海,就必须像“八仙”那样,各显其能,人尽其才,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新华西。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以后,华西村在农民公园里建了“三请诸葛亮”塑像,以此教育村干部和厂长、经理要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诚心诚意招贤纳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延安土窑、长寿亭、孔子像等,鼓励着村民们发扬艰苦奋斗、爱老敬老、尊师重教等精神。

如今,华西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实行全免费教育,考上大学、出国留学有“重奖”;花800万元建成的双语特色幼儿园,是江阴市一类幼儿园,39名教师从全国各地择优招聘。华西更注重引进人才,并让人才在“沃土”上成长。“教授村民”程先敏18年前抛弃铁饭碗来到华西,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先后主持成功研发了08AL、H08等优质品种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华西集团有各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0人,全村中层干部60%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还掌握了英、德、俄等10多种语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华西走上了“科技创新”的工业化道路,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乡村文化――道德为先

建村45年来,华西在村民思想道德教育上,既没有“淡季”,也没有“旺季”,而是几十年“一贯制”。担任了近半个世纪“村书记”的吴仁宝,提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乡村文化、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华西就创建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专门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产、供、销”,设经理和采购员,在村办企业聘了20多名信息员。经理对收集上来的思想信息对症开方,采购员负责采购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整理村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优秀事迹等。2000年起,华西又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特色艺术团建设,充分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导、自演了《华西人》、《要看稀奇到华西》等,由吴仁宝亲自编写的《十富赞歌》、《十穷诫词》、《华西村村歌》,成为老少爱唱的“流行歌曲”。

在华西村的中心广场上,一抬头就能看见硕大的标语牌:“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这正是吴仁宝对“富”字的理解。于是,“大华西”的设想出炉了:从2001年6月至今,华西村先后将周边16个村纳入“大华西”的范畴,共同发展致富。如今在大华西,青年人得到就业,老年人按月领保养金,尝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的甜头。不仅如此,华西村人还奔赴塞上荒漠,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建立了宁夏“华西村”,帮助西海固地区1万多农民走出荒山;在黑龙江建立了“肇东华西村”,把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逃荒村建成了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的新村。从今年3月至今,华西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近3万人,比原定计划增加了3倍。

2005年,华西被列为“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并成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每年前来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就有50多万人。

旅游文化――环保先行

“唉呀,好大的南瓜,从来没有看到过!过去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农作物是食用的,而华西开发的高科技农产品,却有了极强的观赏性。”一位北方客人啧啧称奇。位于华西“山北”的“万亩农林示范园区”内,生长着多种形状的南瓜,最大可长到200多斤,最小竟只有2两。传统意义的“农业游”,在华西已发展为“工业游”、“田园游”、“农家游”等多个项目。

发展旅游业,环保先行。近年来,华西村先后投入环保资金近亿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2004年5月,华西村专门成立了环保公司,确立了专人、专线、专管的环保机制;引进雪松、香樟、云杉等1000多个花木品种,全村100%林网化,绿化覆盖面达50%以上,村内四季常青,植物园内数万只候鸟翩跹起舞。与此同时,华西关掉了利润达1000多万元的3个化工厂,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万吨级污水处理厂。“排污大户”华西钢铁厂通过废料、废渣循环再利用,既能生产水泥,又能发电,而且降本增效。2001年,华西成为全国唯一通过ISO14001国际环保质量认证体系的村级单位。青山绿水和独特的“华西文化”,红火了华西的旅游产业。近年来,每年到华西的中、外游客都超过100万人次。华西旅行社连续3年获得全国“百强旅行社”。

站在华西生态农业园里,吴仁宝笑容满面地向客人介绍华西村“南面工厂、北面粮仓、中间天堂”的规划:“我们要向绿色农业和旅游观光转型。我相信,等你们下次再来华西村,我们这里一定又是大变样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