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金牌总数第一与亚运情结

2006-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大昭 我有话说
多哈亚运会落幕,热闹了一阵子的传媒匆匆收摊,那些特刊、专页、专栏节目连余音都顾不得留下就撤了。165枚金牌,虽然如此辉煌的战绩足够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但是,获取这些金牌的过程几乎自始至终伴随着争议。这是一个
略带幽默的议题──中国的金牌是不是拿得太多了,太容易了?

对于“中国是否应当将一些金牌让给对手”的议论,老资格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领导人何振梁先生嗤之以鼻,理由是当初中国体育实力很弱,参加国际大赛时没有谁让过我们,今天的优势是一代代运动员拼争出来的,哪有让人之理?何况一个“让”字,本身就为体育精神和道德所不容。

的确,在中国体育界,“让”是一个敏感的字眼。亚运会赛场不是停留在理想中的,而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多哈之战,被中国夺取了全部金牌的39%,看似一个令所有对手无法超越,甚至望而生畏的数字。不过,亚运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并没有因为中国军团的强大而担心未来。在这项运动会的历史上,前30年都是由日本选手稳居金榜老大,不只一届将全部金牌的60%收归己有,这意味着参赛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选手目标只能是有朝一日把大家的金牌加起来,超过日本人。然而亚运会的比赛丝毫未受影响,一届一届地照办不误,越办越热闹。可见,金牌的分布悬殊从来就是运动会的规律之一,公平竞争不等于平均分配。

中国从1974年首次参加德黑兰亚运会,到1982年德里亚运会上才首次实现金牌总数第一的目标。中国人曾经有过浓重的亚运会情结。申办奥运会,打进奥运会金榜三强,都离不开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作用。从当年一块亚运会金牌曾经令人激动不已,到如今蝉联金榜首席毫无悬念,只有不了解历史的人才会只想着骄傲,不知道艰辛。

金牌拿多了,最容易淡忘亚运会之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运动会都不是纯粹出于发展体育的需要而产生的。即使古代奥运会,也与古希腊城邦战事有关。现代运动会更有许多冠以非体育意义的名目,如上世纪中期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和后期的友好运动会等。比赛只是运动会的载体,金牌更仅能作为曾经胜负的标志。今日的亚洲仍然是世界上多灾多难的地区,动荡、贫困等威胁要求亚洲人民必须加强团结合作,这使得亚运会的作用尤为突出。如果因为翅膀硬了,就对亚运会不屑一顾,正说明把金牌看得太重的时代其实还没有过去,这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