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征兵大旗年年红

2006-1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元晓宾 车显忠 陈叔米 我有话说

从明朝嘉靖年间到解放前400年间,江西省余江县是全国出了名的血吸虫病肆虐地。1958年,这里率先在全国实现以县为单位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创举,树起全国血防战线的“第一面红旗”。毛泽东主席闻讯,激动得夜不能寐,写下光辉诗篇《七律二首・送瘟神》。而今,“驱走瘟神”的余江人民,又以精忠报国的火热激情,创造

了47年无责任退兵的记录,先后3次受到南京军区表彰,4次受到国防部表彰,多次荣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义务兵征集第一县”的殊荣,在全国树起征兵工作的一面红旗。

35万颗拥军心

“把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去”,这是余江35万人民的心愿。

张国栋,一个令余江人民自豪的名字。幼年,患有血吸虫病的张国栋被党和政府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1958年,20岁的张国栋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余江解放后第一批送走的130名精兵的一员,后来,他成长为空军某师政治委员,被誉为“从余江起飞的空军特级飞行员”。

余江籍战士个个是精兵。除空军特级飞行员张国栋之外,还有抗震救灾英雄黄金文,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战斗英雄李来喜,使雷达目标特性科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博士殷红成等等。

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余江人民参军热情经久不衰。1995年、1996年,余江征集一批进藏兵,主动报名要求进藏的青年络绎不绝。青年张富太为了进西藏当兵,还不惜损失几万元,毅然关掉在湖南浏阳开的服装店。2002年,年收入高达20万多元的青年刘卫在新疆塔城经商,怕赶不上参加应征体检的时间,毅然乘飞机直抵南昌,再连夜坐出租车赶到家乡。同年,闻名全国的“眼镜之乡”――余江中童镇70余名在外经营眼镜生意的青年全部返乡应征。

在余江,谁被批准入伍,就如同旧时高中“状元”――当地政府要给他父母送奖金,亲朋好友要设宴祝福,乡亲邻里要登门贺,送兵时要披红挂彩,燃放长串鞭炮,敲锣打鼓欢送。据统计,47年来,余江县共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9240名,100%立功受奖、60%以上入党、38%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12任县委书记的接力棒

1958年,县委书记李俊九决心从血吸虫曾经泛滥的余江大地,向部队选送一批合格兵员,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建设。在他严格把关下,全县选送的130名新兵经过免疫检验和严格的部队训练考核,全部合格,在该县征兵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征集义务兵,在余江形成制度。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兵役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第8任县委书记沈运煊接过征兵接力棒,进一步规范征兵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全省率先推出“县委六套班子领导和征兵领导小组成员挂点包干,乡镇党委向县委立军令状”的举措,要求基层党政“一把手”用党性、职务和工资来担保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

在历任县委书记“挂帅”下,余江县在狠抓征兵各项制度落实的同时,实行全国征兵史上史无前例的“县委常委集体定兵”程序。县委常委年年开会听取负责政审、体检的负责人对全县“双合格”青年的情况介绍;一天开不完,会议就开两天。这一制度的坚持,保证了送出去的,都个个是过得硬的好兵。

“一条龙”保障措施

为鼓励青年献身国防,这里实施“加强国防教育、解除后顾之忧、扶持回乡创业”等“一条龙”式服务保障措施。

县人武部、教育局每年利用国防教育日时机,举办国防教育图片展;利用学生军训,开设国防教育课;在全县科级干部会上介绍我国周边国际形势;结合“五四”、“八一”、民兵军事训练、兵役登记等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1年,县政府成立由武装、民政、金融、财政、群众团体等16家单位组成的优抚领导小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优抚工作网络。仅在当年,县银行部门就优先为军属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1000余万元,县农牧渔业局把从外地调来的高产良种水稻全部供应给军属,县科技部门免费为军属和退伍军人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

2004年3月,余江籍战士汪先发的父亲出了车祸,肇事者逃之夭夭。此事传来,县人武部主要领导马上过问,他们与公安部门协同作战,仅3天时间就将肇事者绳之以法,还为汪先发的父亲取得赔偿金近万元。

“力争使每一名退伍军人有所作为”,是余江县扶持复退军人创业的一个目标。县委组织部、民政局、人武部等部门组成复退军人开发使用领导小组,制定《鼓励退伍军人创业优惠政策》,对复退军人创办经济实体,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项目上予以扶持、经费上予以保障、技术上进行指导,使一大批复退军人走上致富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