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安事变(下)

2006-12-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这是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机场迎接西安事变谈判归来的周恩来(右三)。新华社发

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国内外和国民党内部各种政

治势力的强烈反应。广大爱国民众纷纷要求严惩蒋介石,以谢国人。在国民党内部,亲日派调兵遣将,积极策动“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亲英美派则主张设法营救蒋介石,反对立即“讨伐”。日本政府指望乘机挑起中国大规模的内战,以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英美政府从本身的利益出发,主张缓和空气,以便打击日本的侵略势力。局势极为复杂,斗争异常激烈。

西安事变爆发后,12月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联名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指出西安事变是国民党抗日爱国将士不满蒋介石内外政策的必然结果,表示支持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项主张,反对亲日派借机“讨伐”张、杨,发动大规模内战。18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进一步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五项条件。

12月19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分析了西安事变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讨论了力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有关问题。中共中央分析国际国内复杂紧张的政治形势,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同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明确指出事变发展的两种前途:或者爆发新的内战,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中国亲日派所欢迎的;或者结束“剿共”内战,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得到早日实现,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迅速地建立起来,这是全国人民和抗日救国的各党各派各军各界所拥护的。

与此同时,应张、杨两位将军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组成的代表团赶赴西安。17日周恩来到达西安,于当晚和第二天同张学良、杨虎城分别会商。张学良、杨虎城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方针和条件及军事部署。

南京方面在弄清了张、杨和共产党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23、2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张学良代表东北军,杨虎城代表十七路军,同蒋介石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进行了谈判。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张、杨两位将军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谈判中又表明反对内战寻求和平的诚意,由于宋氏兄妹营救蒋介石心切,怕拖下去南京方面节外生枝,所以在谈判中没有设置障碍,双方于24日达成“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条件。

24日晚,周恩来前去会见蒋介石,晓以民族大义,敦促其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但他要求不采取签字形式,而以他的人格担保履行这些条件。

25日,张学良在没有告知周恩来的情况下,陪同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立即扣留张学良,并调集部队,重新进逼西安。消息传出,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情势。1937年2月2日,东北军中主张联共抗日、和平解决事变的王以哲被一部分主张用武力营救张学良的青年军官杀害,内战危险重又出现。周恩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定细致的工作,及时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作用。(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更多内容请见“永远的丰碑”专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