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历史上,建筑工人和整个建筑业曾经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由衷尊敬。因为城市的发展、乡村的变化离不开他们;各行各业的振兴、千家万户的幸福也离不开他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以令
什么叫潜规则?就是大家都不说,都认账,都反对,还想为,有些事就要按照办的规则。商业贿赂就是源自潜规则,一般都发生于权力比较集中、资金比较密集、资源比较紧缺、竞争比较激烈、商业利润空间比较大的领域,工程建设领域是其中之一。就建设系统发生的商业贿赂而言,首先是来自审批环节。其次是交易环节。一个单位有项目,往往能发生一连串的受贿:总承包商先行贿,业主受贿;总承包商把活拿到手了,分包商就行贿,总承包商就受贿;等分包商把活拿到手了,包工头就行贿,分包商就受贿;包工头把活拿到手了,农民工再行贿,包工头就受贿。
商业贿赂的成因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主观上的成因无非是伦理道德、理想信念、社会荣辱观等出了问题。曾经在河北省不可一世的李真在临刑之前认识到:人一旦丧失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不是掉进深谷自取灭亡,就是被猎人开枪打死。客观上的成因一是利益驱动,二是制度不完善,三是监督的缺失。个别经营者为了占领市场或者获得项目赚取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采用商业贿赂等不正当手段促成交易实现。体制上的弊端和缺陷也给商业贿赂的蔓延创造了机会,权力腐败就是在体制缺陷中迅猛地发展、泛滥起来的。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使用权转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有的行政审批存在漏洞,有的政务公开流于形式,有的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行政干预市场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成了滋生商业贿赂的土壤和温床。
商业贿赂不是中国的发明,全世界所有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存在商业贿赂,都在治理商业贿赂。中国建筑业治理商业贿赂的关键是,必须充分认识潜规则,遏制潜规则,消灭潜规则。建立长效机制。
从破除潜规则的角度看,我们首先要抓好行贿受贿不愿为的自律机制,包括有效的教育活动、廉政文化建设、行业协会的自律公约、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等等。二要抓好行贿受贿不能为的防范机制,用改革的思路、制度的方法,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如招投标各环节
的约束、有形市场各方面的规章、各交易环节的有效预防措施等等。三要抓好行贿受贿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形成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实施监督的良好氛围,采用可行有用的监督方式方法、接待信访举报的规定、查办案件的督办措施等。四要抓好行
贿受贿不必为的激励保障机制,要抓好建筑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建立正常的竞争秩序,不必行贿、不必送钱、凭本事合理挣钱,凭智慧合法经营。这些工作虽然烦琐,但一样也少不得,否则长效机制是建立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