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12月20日电(记者郑晋鸣通讯员王文婷)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所学的专业毕业后是否能够轻松找到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正成为不少中学生家长的“心病”。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就如同救命稻草一样,受到众多南京家长的追捧。
女儿在南京外国语学校读高二的刘女士最近很忙,她到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大学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只在大学毕业前做就业指导是不够的,因为就业难易与学生的专业、性格、阅历等都有关系,因此应把就业指导的关口前移,在学生选报高考志愿前就根据孩子的性格、成绩等综合素质给孩子今后的就业“算算命”是可取的。
可是这种测试是否科学,是否能准确地反映孩子的职业方向和潜能?有关心理学专家表示,职业心理测评至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科学性以及量表的信度、效度也有了一定的标准。不过,只有正规的、专业的职业测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潜能。而且,目前南京市面上大多测评软件属于外来户,因此家长在进行软件测评的时候最好请专家解读,并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