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宁波市镇海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和谐社区建设论坛”,于日前在宁波市镇海区举行。与会者从社区建设的实际层面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层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指出,党中央高度重
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说,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是政府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新的社会发展进程对于社区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应该及时交流社区建设的有益经验,探讨社区建设的崭新思路,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进一步推动社区建设。
宁波市镇海区委书记郭华巍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努力建设和谐社区。社区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与完善社区建设思路。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认为,我国社区发展已步入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社区服务,目标在于为当时居民中下岗失业者更好地服务。第二阶段是社区建设。社区建设代替社区服务是基于社会管理层面的考虑,超越了以往仅仅为体制改革服务这一狭隘的目的。而今天提出和谐社区建设,则增加了更新的内涵。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俊认为,在镇海区社区建设经验中可以看到两个清晰理念:一是社区工作的所有方面最终围绕着解决社区居民的现实生活问题;二是再好的方法也必须是居民自己能用的方法。
以本地区特色为基础探索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杭生认为,在社区建设的开始阶段,政府主导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但政府要搭建好社区建设的构架,不断培育提升社区自治因素,逐步减少行政因素,最后达到社区发育,使社区作为相对独立的自治组织,也作为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和政府组织、企业组织一起发挥作用,彼此形成良性互动。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说,社区发展要注重品牌建设,每个社区要写不同的诗篇,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突破口,有什么资源就搞什么建设。另外还要注意缺什么就补什么。要利用社区本身的力量与外力进行合作,这是社区发展非常重要的选择。
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在整个社区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景天魁指出,要形成社区自治和社区民主的前提是,社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愿意参与社区事务,把自己当作社区的主人,而这些正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在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组织、社区民主和社区自治这几个方面之间存在一种逻辑次序。而社区文化建设是整个社区建设的逻辑起点,按照这种逻辑次序开展社区建设,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远行认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项:一是社区服务;二是社区文化;三是社区治安。在社区建设中,有必要强调社区与社会之间的区别。社区建设的落脚点是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核心大都可以归结到社会交往上来。
和谐社区建设要以解决社区发展中的新问题为突破口。
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永祥认为,在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社区的单位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社区开始变成一个试图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封闭性社会,对于外来的民间性专业性组织一般都表现出排斥性。因此,我们需要发展一些公益性的专门提供社会服务的民间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建中认为,社区运行机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上而下推,由专家、领导决定社区应该如何发展;第二种是由居民决定社区应该如何发展。前者更重视物质建设,后者更注重培养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种方式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居民会逐渐失去兴趣;第二种方式可以使居民认同社区事务,愿意投入。
《社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史维勤指出,和谐社区建设应该重点关注和解决近年来社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在新型社区里,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之间的纠纷问题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一个难点。在老社区里,如何将物业管理服务与社区居民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居民认可、接受现代化物业管理服务,则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另一个难点。
和谐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科学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认为,对于构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来说,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有明确的主线;二是体系的指标不宜过多;三是指标之间的关联要清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葛道顺指出,对于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目前主要的构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令式的,一种是构建的角度。如果从构建的角度去探讨这一指标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和谐社区。其次从什么角度去判断社区是否和谐。我们应该从居民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的角度去判断,和谐社区建设应该从满足居民的需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