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生机勃勃

2006-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宋文富 我有话说
今年8月27日,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副总理马尔科维奇,亲自为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揭牌。这是自2004年11月孔子学院开始在世界各地兴建以来,巴尔干地区首家正式创办的孔子学院。

贝尔格莱德孔

子学院由中国南京师范大学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共同建设。2005年2月两国教育部领导人正式换文同意创建,稍后南京师范大学和贝尔格莱德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协议,到今年8月学院正式揭牌,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学院建立后立即展现出蓬勃生机,首期汉语培训班就招学员近30人,其中最小的17岁,最长者已61岁。61岁的佐利察是名画家,尽管行动不便,但每次上课风雨无阻。她说,孔子学院的开办,终于使她自幼就盼望对中国文化、哲学和孔子思想有更深了解的心愿得以实现。

11月21日由贝大举办的第三届“文化中心活动周”开幕,孔子学院领导意识到,这是传播中国文化、宣传学院的极好机会。大家精心筹划、积极参展。两个高悬的大红灯笼烘托出中国展台的喜庆、朝气;国画、奥运吉祥物福娃等中国艺术品,令参观者流连忘返;大屏幕上不断播放的中国京剧、武术、风景名胜,让放映厅站满观众;活动周闭幕式上放映的《天下无贼》,更将观众对于中国文化、武术的热爱与向往推向高潮。孔子学院的建立为中塞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中国文化在当地青年学生中的普及,确实起到了极好的中介与实施者的作用。

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建立,并取得明显成效,除了两国政府以及中塞有关机构的共同关心与努力,也与汉语教学在当地的推广以及普西奇教授为此而做的努力分不开。贝尔格莱德大学1974年开始设立汉语课,1985年起正式招收汉语本科生,每年招30至40名学生,并且能够培养汉语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多年以来当地培养的汉语人才,不但工作在贝尔格莱德与北京,而且遍布于欧洲其他国家。贝大中文系教授、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普西奇博士更是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位曾两次在中国研读与深造,对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老子和庄子思想有独特研究,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中国通”,为了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一直奔波于学校、政府以及其他各个机构之间,并为孔子学院的开创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正直、乐观、积极进取的人格魅力,以及对真、善、美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与世界观的形成,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被当地人民所接受。正如塞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斯塔基奇在新年酒会上对本报记者所说,孔子学院在促进两国人民沟通、交流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