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社区全科医生的巨大缺口
我国社区医生需求缺口巨大!按最低标准计算,我国5亿城市人口至少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不足4000人。专家认为,全科医师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医疗发展的瓶颈之一。广州医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具有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为特色的
社区卫生服务“麻雀虽少,五脏俱全”,自然需要从业人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大多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两类,主要是大、中专学生和少量的本科生,以初级职称为主。广州市区一项调查表明,社区卫生工作人员80%以上是大专以下学历,中专生占了60%,本科生还不到20%。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其视为破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突破口,但全科医学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瓶颈之一。一直关注支持社区医疗发展的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多次指出:“发展社区医疗,关键是人才”。
创造全科医学教育的“广医模式”
广州医学院作为全国较早开办全科医学教育的地方院校,注重“培养具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该校全科医学教育概括为“多途径、多形式、多种培养目标的育人模式”。
第一,多途径培养方案。一是对所有临床医学学生前期融入社区预防保健、全科医学知识和人文素质教育,1997年以来,近万名学生接受了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二是采用“大基础、小分流”的方式,在学有余力的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以自愿报名方式参加后期的全科医学方向学习,深化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及素质培养;三是在临床医学专业下面开设全科医学方向,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全科医学专业教育,该方向从2000年开始,现已招收学生4届,240余人。
第二,多形式课程体系。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5年间不断渗入人文素质教育、社区预防保健和全科医学知识课程;对自愿分流的全科医学方向学生,除继续学习原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外,利用每周六增加全科医学相关必修和选修课以及社区实习;对直招的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则开设系列社区预防保健和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并安排3个月社区毕业实习。
第三,多种培养目标。一是培养为毕业后从事全科医学规范化教育人才,二是培养从事基层医疗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二是培养扎根于社区,具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应用性人才。
学院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均合格者,另发给全科医学方向学习证明书,为他们将来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学院充分利用每年的环境保护日、红十字日、课间实践日等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社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并引导学生参加学院承担的省、市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科研课题;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向学院团委、学生会申报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科研课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和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倡导防治结合型主动服务模式
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培养专科医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主要从事以专科为主、以病人和疾病为中心的纯治疗型被动服务。其实,对社区卫生服务来说,被动地给居民“治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主动教育居民如何“预防疾病”。
广州医学院坚持为当地社会服务的宗旨,在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倡导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中心的防治结合型主动服务模式,积极对全省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人员开展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和全科医学成人学历教育,陆续在深圳、广州等地举办了基层医院领导、初保办负责人以及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转变培训班”,为广州、深圳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入扩大试点及普及提高阶段奠定了基础。1997年,在广东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阶段,学院积极配合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了以转岗和在岗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学培训。至今,学院已为全省7000多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并培训全科医学教育师资400余人。
因为全科医学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加上广州医学院7年来在行内积累的口碑,使得广医全科医学方向毕业生特别走俏,还未走出学校就被用人单位抢光,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鲜明对比。2004年,仅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局,就专程来学院招聘了30名全科医学方向毕业生,充实到下属的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今年,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抢人才同,提前给学院2007届全科医学方向毕业生下“订单”预约了100多人,而全科医学方向2007年毕业生总共只有60来人,甚至浙江、湖北省也千里迢迢来广州医学院要人。从今年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广州医学院招生的13个专业中,全科医学方向排名第二,招收的180人全是第一志愿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