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既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机制。循规蹈矩往往
日本大学招生历经百余年的演变,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形成二次考试模式,分别由日本政府与大学各自举办。前者负责实施国立大学统一考试,后者按系别出题,突出专业特色,考察专业适应性。法国高校招生主要有高中毕业“会考”和高等专业学院“联考”两种模式。前者从拿破仑时代延续至今,每年按学区举行一次全国性中学毕业会考,由各学区具体主办。凡持有中学毕业资格证书或具有相等资格者,均可到中学所在地或家庭所在地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注册学习。高等专业学院招生,由若干所名牌大学对预科班学生实行联考;考试大纲和试题由教育部确定,各校考试时间不同,按教育部规定的名额择优录取。
澳大利亚高校作为年轻的联邦制移民国家,奉行文化多元政策,其高校招生选择由各州专门机构统一举办;各高校招生按入学申请的学科录取,不按总分排名。如“昆士兰高等教育入学中心”,作为一个公共的非营利的公司,代表本州大学、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发布课程信息和入学要求,提供申请材料,接受和处理每年的入学申请,为申请入学者和高等教育机构公正、高效、公开和负责任地办理申请和选择程序。考生可以按个人选择顺序一次申请6种高等教育课程,比每次单独申报修读各高校课程要简便得多。由高等教育机构认可各种正规的与非正规的入学资格,高等教育入学中心提供相应的审查和考试服务,包括“特别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在某一档内,合格申请者人数超过某一课程实际招生数时,则采用“学域排名”,形成一个更可接受的挑选序列。学域排名测量学生在某些学习领域的成就,强调特殊的知识和技能。
国外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考试机构历史悠久,有的已创下享誉世界的考试服务品牌。美国的教育考试服务社(ETS)发展历程昭示,大学招生考试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当然,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发展程度不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既有共性,也存在某些差异。复旦、交大的自主招考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有益启示。
其一,适当增加大学自主选拔考试环节,扩大自主招生的多样性选择,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导向。大学招生根据各自的办学特点和要求,适当增加自主测试环节,有利于增强招生的针对性,扩大考生与大学的选择面。其二,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学,应借助全国统一高考,减少不必要的考试负担,提高招生考试的公平性和效率。招考适当分离,有利于发挥大学与考生的双向选择作用。实际上,国外高校自主招生,也往往借助于全国性或州级统一考试机构的力量,发挥其教育考试的专业检测功能。其三,应完善我国自己的考试品牌。在谈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时,有人习惯用西化标准评价中国高考制度,将高校自主招生与国家统考对立起来。实践表明,自主招生与统一考试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取长补短。统一高考至少是评价考生学科文化水平的一项有效尺度,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即以此为基本依据。
大学是一种传统,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的选择,既要借鉴和汲取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国教育、经济发展状况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已经开始,改革形式多样。这些改革不应是简单的与“国际接轨”,而需立足于本国教育实际的积极探索与择善而从。就此而言,复旦、交大的考试改革试点,对于完善我国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