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支教、普法宣传、党的理论宣传、义务文艺演出等,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要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要求,着力挖掘这些活动的潜力,使这些活动在保持原有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拓宽实践活动的领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分为勤工助学、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行动等若干项目种类,学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和项目进行实践。如贫困生可选择勤工助学;农村生源的学生可参加社区服务和业余挂职;城市生源的学生可参加寒暑期“三下乡”了解农村状况等等,这样的实践活动将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丰富实践活动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偿或无偿的短期工作机会,如各种钟点工、志愿者翻译、会场礼仪等等。同时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后勤社会化,高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的形成,以及弹性学分制的进一步确立,必将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拓宽实践活动的领域。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点”与“面”的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就其主要意义而言,在于其参与的普遍性。我们要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使在校大学生普遍受到教育,得到锻炼。高校团组织要及时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抓好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训,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作用,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二、紧紧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力求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四个结合”
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加强实践教育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总结已有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巩固实践基地,开拓新的渠道,真正做到“四个结合”(即社会实践活动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与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切实做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首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活动开展的效果表明:社会实践教育的深刻性、丰富性、持久性是校园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从目前高校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看,在实践中能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教”与“学”相长。第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前,可以组织有科研能力的学生确定科研课题,带着课题去调研,去实践,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并在这一基础上创新。第四,大学生社会实践要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在社会实践中要从基层的实际出发,积极传播适用技术,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同时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把传播先进文化和提高自身道德文明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创新工作体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
制度化建设是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保障体系,能更加规范有效地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惩、保障制度,组织机构要长久,具体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成为暑假的临时机构;考核制度要完善,从队员自身的服务态度、服务表现及活动后的实践报告、实践心得入手,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奖励措施要落实,该奖即奖;保障体系要认真实施,保障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让家长放心。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完善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
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课程化体系的实践探索。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计划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要建立社会实践科学的内容体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制度,要把大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计划,实现运行程序的规范化。
二要广泛吸取社会资源,加大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要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尽可能多地把社会资源吸引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要大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构建稳固的实践基地,确保学生实践活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要进一步规范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稳定持续全面开展的根本保证。要增强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力度,用制度来保证社会实践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适合实际、真正对广大青年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活动考核评价机制,把社会实践成绩记入学分,作为学生各类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另外,学校要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生将来的就业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力。(作者单位: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