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地方,政府默认甚至鼓励高污染企业、高生态伤害行为的存续,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为了摆脱贫困,为了帮助当地群众获得更多一些经济利益。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环境好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脆弱而美好的环境,往往无法成为“竞争力”,当地群众抱怨:良好环境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记者日前对甘肃礼
小造纸厂污染河流引发恐慌
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收到甘肃礼县当地群众举报,说礼县盐官镇的一个造纸厂,排出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嘉陵江的支流西汉水,导致西汉水两岸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到河里戏水的孩子多半患上皮肤病,喝了河水的牛羊频繁死亡,河流的生态健康严重下降。他们纷纷要求政府调查真相。
记者随国家环保总局“斩污行动”调查组来到了盐官镇,首先到了三江口村和新合村进行实地采访。新合村村主任宋田娃说:“1998年之后,我们这陆续建了一二家小型的造纸厂;2003年,县政府从四川引进了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为了符合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就把当地所有的小造纸厂全部合并成一家公司,同时扩建了生产线,由四川双流的康得利公司控股,主要生产包装用的瓦楞纸,总产量3.5万吨左右,正好在国家草浆造纸的‘生死线’之上。”康得利公司总经理汪心勇说:“我们用的是最简单的技术,投资42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到了稳定达标排放之后,我们才正式恢复生产。按照相关环保要求,我们也将安装在线监测仪。”
一个尴尬的“招商引资”项目
这家小造纸厂的污染引起了甘肃省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礼县副县长巩庆春,正与甘肃省环保局、卫生厅等组织的专家团,在当地进行入户调查。他们想搞清楚当地群众的疾病与造纸厂的排污有多大关系。巩庆春说:“我们此前已经对造纸厂实施了停电措施。如果真是造纸厂引发的身体伤害,我们将彻底关停这家企业。”
由于地处偏僻,礼县是“国定贫困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当地几乎没有企业,主要的农产品,小麦、土豆、苹果等都面临销售不畅、增产不增收的难题。县长李树杰说:“我们也想‘工业强县’,年年出去招商引资,但都招不到项目。四川这家企业是做包装的,他们为了向上游延伸,才出资3200万元到我们这来建厂。”
礼县环保局2004年才正式组建,张小平是首任局长。他说:“国家规定的造纸厂排污标准是COD(化学需氧量)450毫克/升,甘肃省的标准是COD400毫克/升。造纸厂治污设施运行后,预计能达到COD390毫克/升左右。但对于地表水来说,这‘达标排放’也仍旧是高污染。按道理,这样的工业污水应当再进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治理。而全甘肃的县级城市,似乎都没有污水处理厂。我们礼县虽然做了规划,但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动工。”
转移高生态伤害者的“产业兴趣”
甘肃省卫生、环保系统的专家组认为,造纸厂工艺简单,过去未重视治污,对河流污染严重,但很难说与皮肤病有多大直接相关性,引发皮肤病的原因可能是当地传统的家庭小作坊式的牛羊皮革鞣业,巩庆春说:“针对专家组的意见,我们要继续加强造纸厂的污染治理。同时,要想办法对当地皮革鞣制业进行升级,争取尽快成立农民技术协会,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争取联合生产、共同治污;政府也将出力,到外面寻找先进的替代工艺。”
礼县其实一直在构建“本地竞争力”,它是“中国大黄之乡”,苹果产量也很大。李树杰说:“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伤害,政府要有‘铁石心肠’。除了治污要舍得下血本之外,更要努力扭转当地群众对高污染、高生态伤害力产业的兴趣,发展生态型产业。发展首先要依托当地可持续资源。而要把当地可持续资源化为财富,必须想办法给群众提供‘全民创业资金’,扶持新型的集约化经营。今年我们这建了一个果汁厂,能大量消化本地的苹果。受此启发,我们准备在金融贷款上有所创新,改吸引外资为‘撬动内资’,让当地人能够通过当地的资源获得良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