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2006-12-3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006年,认真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为中心,以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为保障,工程各项工作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学理支撑

■深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织工程专家学者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认识。

■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对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编写充分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通俗读物。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工作,组织工程专家学者编写了第四本理论通俗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2006)》,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深入开展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围绕中央审定的20个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组织各课题组结合各自学科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深化了对重大理论问题的理解,深化了对思想理论情况的正确认识,增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组织开展重大实际问题研究。加深了工程专家学者对国情的认识和对中央精神的了解,激发了他们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把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研究紧密结合的热情。

■深入推进专项课题研究工作。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为准确把握经典著作的基本精神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编译和审核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的译文审核和编译工作已基本完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形成一批阶段性成果。许多研究成果已被吸收到工程教材提纲和初稿撰写中。

四、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步伐明显加快

■形成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基本完成。

■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进展顺利。相关课题组多次到全国各地听取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意见,正全力以赴进行撰写和修改工作。

■启动工程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工作。第二批教材共包括15种,确定了15个课题组,提出了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的人选建议。

五、加强理论队伍建设,增强了理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大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骨干的培训力度。中宣部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在中央党校举办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各省区市今年全都开展了对科研骨干的培训活动,研修班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的一个名牌项目。

■加强对中青年拔尖人才的重点培养。注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在直接参加工程工作的800多位专家学者中,中青年占三分之一以上,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过程中高素质后备力量的培养。

六、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的社会影响力

■及时反映工程的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工程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介绍工程各项重大研究成果,促进工程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

■全面加强工程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工程专家就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上开展专题研讨,加大工程重大活动、重大成果的新闻报道力度,工程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积极开展工程对外学术交流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一方面加深了对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和学术前沿问题及相关学术成果的了解,使课题研究有了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扩大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召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次研讨会3月17日―18日,会议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会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点难点及对策思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图为研讨会现场。龚程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