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发生多元化,科学走向市场化,社会崇尚文化科学的同时,浅显浮躁的急功近利者,附庸风雅的沽名钓誉者的沉渣,也泛起在科学文坛的层面。近期,重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感触颇多。
市场经济下先进的、优秀的科学文学作品,应该引领社会的潮流,是公众的精神食粮。因此,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著书立说,作
徐迟离开我们已整整10年。他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等一系列作品,在当时中国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在拨乱反正、吹响向科学进军的中国大地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人们燃烧起奋进和献身事业的激情。优秀、进步、与时代鼓点同节奏的文学作品的作用,是决不可低估的。那时,有多少知识分子拼命刻苦攻读,开展严格的科学实验,学风之正,探索之真,蔚成风气,引领时代。
现在离徐迟发表这些优秀报告文学并曾掀起的一股热浪已过去20多个年头了。当年中国大地上的冻土早已冰雪消融,笼罩在天空中的浓重阴霾不见踪影,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澎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铺天盖地,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当我们面对着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视野有点眼花缭乱时,心情不免由冲动而产生浮躁,当虚假伪劣的物质、文化产品在市场涌动时,我们的科学家、作家、医生、工程师、教师们,我们的艺术家、演员、商人、经济师、官员们都能“出污泥而不染”吗?不然!
现在有一种情况应引起注意:一本著作其真正的作者,一本专著其真正的主编,有时要在一大堆人名中才能觅得。我就见到一本还不算大却颇具科技含量的书,主编有两位,排在第一位的序言中,大言不惭地对该学科的进展夸夸其谈,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大话,然后讲到他对该书如何辛勤地编著,最后客气地、惯例地要大家对他的大作予以指正。其实,他根本不是该专业的专家,也从未做过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在该书正文中未着一字。之所以做了“主编”,只不过是这个行业的地方部门的“掌权者”。书出后,他还大言不惭地穿梭于政府部门,给对他官位保值、提升起关键作用的领导们送书,无非证明他既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又是一位著书立说有才华的专家。
科学文学作品,应是作者自身的科技文化素养功底创造出来的高价营养珍肴,怎么可以被如此蹂躏?重读徐迟的作品,审视今天某些冒牌者的丑恶行径,真让人不能容忍。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今天,让我们呼唤徐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