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上高中的时候,一天到一个长辈家里玩,这位长辈从一个木头箱子里拿出一本封面是白皮黑字的16开的书来,那是一本文革时期的批判材料,书名我现在已经忘记了,里面是《弟子规》等一些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这位长辈告诉我,如果将来你们做人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们大人也就放心了。听了他的话,我感到很好奇
前不久,我们中学同学聚会,一位同学随手送给我一本小册子,我一看书名,《弟子规》,眼前不禁一亮,这可是位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了。翻开崭新的书页,读着那些曾经熟悉的字句:“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奸巧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我的耳边回响起我的那位长辈的话:“如果将来你们做人能做到这种程度,我们大人也就放心了。”对比书上的教诲,再看看当前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一种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我离开《弟子规》的教导已经很远很远了。
我愿意重新学习此书,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用它来随时纠正出现的偏差。虽然,作为一本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启蒙读物,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里面的思想观点需要我们辨证地分析、对待;但同时,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道德规范经典作品,认真地学习它里面优秀的部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面对当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诱惑也许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良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