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居然能喝出一个大市场,这大概也只有在成都市才做得到。原因不言自明,人,茶,水,这3个启动喝茶市场必备的要素,成都就占了两个。第一要素茶叶,成都虽然并不占先,但这恰恰不影响喝茶市场的形成。理由是现代交通,四通八达,像“妃子笑”这样的时令水果,产地虽在南方,采摘下来,枝叶青翠欲滴,就已经进
先看水。真有特别之处。海内外华人,无人不知,好茶必须要用好水沏;水不好,茶叶就被糟贱了。精于此道的曹雪芹,就曾借妙玉之口,精辟的论述过水在沏茶中的作用。因此,会喝茶的人都特别讲究沏茶的水。而包括港澳台,全国一个个城市数过来,各地沏茶用的水,不外乎主要来自江河、湖泊、老井。这三处来的水,无论多好,可能都难与成都的水相比。成都沏茶用的水,来自都江堰;都江堰的水,来自岷江;而岷江上游的两个水源,一个来自岷山山顶上融化了的终年积雪;一个来自沿江两岸数百公里纵深没有任何污染并富含微量元素的天然洁净水。说成都沏茶的水同妙玉沏茶的水差不了太多,未免过于夸张;而说成都沏茶的水就是好,那是毋庸置疑的。
再看人,也就是成都的茶客,更是天下少有。他们的口头禅是,“吃饭事小,喝茶事大”“每天不是在茶馆,就是在去茶馆的路上”。从大年初一到年三十,从早晨到黄昏,成都的茶馆都座无虚席。闲来无事要坐茶馆,事情急得火烧眉毛也可以坐茶馆;谈生意要坐茶馆,论证科研课题也可以坐茶馆;心里高兴要坐茶馆,情绪低落也可以坐茶馆;老头老太要坐茶馆,少男少女也可以坐茶馆;城市白领要坐茶馆,打工仔也可以坐茶馆。茶馆就是成都一个浓缩的和谐社会。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它抹掉了城乡人民之间、脑体劳动者之间,以及贫富之间的界限。成都顺势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喝茶市场。
有心人可以发现,这是一道令人感叹的风景线。下岗员工和进城打工的农民,口袋里仅有5毛钱,就大摇大摆地进了茶馆;在上了一些挡次的茶馆,三五个人,花十来块钱,就买来一团和气。无论你是什么身份的人,前脚刚迈过门槛,茶倌就用四川方言,高喊:“里头请”。礼数到家,客人落坐,桌面上就响起了叮叮当当的盖碗交响曲。接下来青年茶倌将一把铜壶高高拎起,鲜开水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茶桌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只要你时间充足,就是从早晨茶馆开门,一直喝到晚上茶馆关门,茶馆老板也不会拿脸色给你看;中午肚子饿了,付几个跑路钱,委托茶倌到附近餐厅,代买一份中餐。或是一碗担担面,或是一碗钟水饺,或是一个君团锅魁外加一碟夫妻肺片,香辣可口,味道悠长,不离茶座就填饱了肚子。接着继续喝茶,中餐的菜汤钱都可以省了。这等好事,天下少有。更何况,如此一天下来,回到家里,只觉得心平气和,浑身通透,心中那点儿烦心事早已不知道哪里去了。
于是,外地旅游者到了成都,几乎没有不坐茶馆的。也因此常常闹出一些笑话。不知道成都人说的进茶馆,包括品茗,解渴,歇脚,摆龙门阵4层意思。尤其是龙门阵,外地没有;到了成都,才发现这也是一绝。它可以超过茶对人的吸引力。常常光顾了听龙门阵,而感觉不到杯中的茶水已经淡而无味。经常坐茶馆的发现,龙门阵的内容也像电脑代替写字一样,不断地跟着时代在变。过去的天下奇闻、四川掌故、稗官野史、妖魔鬼怪、名人诽闻,在不知不觉中,现在已经变成时事新闻。最保守的估计,在茶馆“摆”出来的新闻,每天不会少于一万条。或许可以这样说,一家茶馆,就是一份报纸、一家电台、一个24小时滚动的电视屏幕。国内外重大新闻既不会漏报,也不会因为不是正式的新闻发布厅,就加盐添醋,作失实报道。尤其是人们最关心的国内外时事和社会新闻,不仅传播非常及时,而且,内容涵盖全球。至于官场现形,吏治腐败,案件侦破,法庭内外,艺苑杂谈,市场纵横这些都像川菜的佐料,浇在了每一段时事新闻里头。新龙门阵的社会效果,如同你可以不喜欢麻辣烫,但你不能否认川菜就是好吃。
成都人为此津津乐道,外地人却心中纳闷。最典型的语言出自北京人。他们说北京人每天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仍然没有忙完,周六周日还有事做。成都人天天泡茶馆,哪来那么多时间,生活来源靠什么呢。成都人听到这样的议论,并不生气;而是用成都式的幽默回答说:“我们又不找他们借钱,他们操那么多闲心干啥子嘛”。公元前200多年,秦蜀郡守李冰及其二郎,领导川西人民,在岷江上游,开山引水,建成了著名的都江堰。由此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的天府。到诗圣杜甫结庐“草堂”时,天府之国的首府――成都已然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时北京还没有出现。悠久的文明史,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让蜀中人民逐渐养成了喜欢坐茶馆这样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今天说成都人喝茶,喝出了一个大市场,其原因固然与经济规律相关,但同蜀中千年文化积淀,可能关系更大。
现在,成都在不断地发展,成都的边际到了哪里,茶馆就到了哪里,和谐的氛围就出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