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5日电2006年,是我国电影新百年的开端之年。在新的起点上,国产电影再次用数字刷新了纪录,证明着实力。这是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
2006年,国产电影故事片数量达到了330部,生产动画影片13部,纪录影片13部,科教影片36部,特种影片7部,电影频道
业内专家分析说,国产电影数量的大幅度攀升和创作质量的提高,与创作力量的不断加强密不可分。2006年,一大批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市场号召力的优秀影片受到了观众好评。其中,现实主义题材和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成绩显著,如为纪念建党85周年推出的《脊梁》、《红色满洲里》、《真水无香》、《生死托付》、《情暖万家》、《燃情岁月》、《大道如天》、《天狗》、《最后的小站》、《金牌工人》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推出的《我的长征》、《不能忘却的长征》等;以及《云水谣》、《东京审判》、《中国・1949》等影片,为促进现实题材电影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国产商业大片依然引人瞩目,艺术水平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的提升,如大投入、大制作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已经突破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夜宴》票房收入达到1.3亿元人民币、《宝贝计划》9700万票房、《墨攻》也取得了6700万的好成绩,这些国产大片在艺术创新、文化意韵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中小成本电影创作和青年电影创作呈现活跃态势,如《生死牛玉儒》、《大道如天》等影片票房成绩均突破千万元,《云水谣》票房收入达3000万元,《东京审判》票房收入达2800万元,由青年导演执导的《疯狂的石头》更是小投入高产出,造就2300万元票房神话。同样出自青年导演之手的《夜上海》、《三峡好人》、《剃头匠》、《鸡犬不宁》、《好奇害死猫》、《图雅的婚事》等也表现不俗,这些影片以青年人独有的敏锐视角、独到的表现手法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新鲜活力。
此外,电影创作投资主体不断扩大,共有270家以上的各类型电影制片单位投资电影创作,参与电影拍摄,民营性质的单位占75%。其中一大批民营公司通过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他们与国有电影制片单位一起构成了中国电影业稳定的投资框架,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正式实施。目前,已在陕西、江西、河南、湖南、宁夏、吉林等8个省(区)开始试点工作,成立了15条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已订购国产影片106部,订购场次85584场,各级政府用于数字设备资助和场次补贴的试点经费总投入达1.2680亿元,共惠及人口8000余万。全国广泛开展的“优秀影片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共放映影片15.27万场,观众达到5500多万,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体现了电影的社会服务功能,更扩大了国产电影的社会效益和综合影响力。
在感受成就的同时,电影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们也谈到电影产业化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如国产大片艺术上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中小投资影片中的精品力作和其生产数量相比还显缺乏;不少国产影片难以进入主流院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