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透露的一组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让人备受鼓舞:广东经济总量在2005年首破2万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6年再上新台阶,预计全年GDP增长14%,达到25800亿元,在2005年占全国总量1/9强的基础上,2006年提高到1/8;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创近5年来新高,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相当于1994年全国财政总
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经济大省,为何能保持经济总量的全国第一?
岁末年终,盘点一番,人们发现:广东经济在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出现明显转变:从过去的固定资产高投入、经济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四高一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二高三低”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这是2006年广东经济的最大亮点,也是广东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最集中表现。
近几年广东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组合:自2003年以来,广东的投资增幅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增速却高于全国。2006年广东延续了这种好势头,1至9月的经济投入比全国低了1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外经贸持续快速发展。1至11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8%,占全国的27.9%。有人仔细分析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发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已被出口超越,退居第二位;消费则创下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三驾马车”的良性格局正在形成,内需、外需更为协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经明显增强。广东产业高级化步伐不断加快,2005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达45.4%,由第三产业发展赢得的税收则高达2248.83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为53.5%,首次超过了闻名遐迩的“广东制造”。有人说,广东开始了一次漂亮的产业转身,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经济过渡。
一片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南国热土,为何能做到“污染减量,经济增量”?
2006年广东经济社会生活令人振奋的事件真不少:夺得了全国节能降耗的冠军;两类主要污染排放物指标全国上升广东却掉头向下,可望迎来“环保拐点”;广州人在时隔30年后再度畅游珠江;千万人口的超大省会城市广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经过8年的努力,于最近通过考核验收……继2005年广东万元GDP能耗创全国最低水平后,2006年广东能耗水平继续保持全国最低水平。广东省政府与21地市签订节能“军令状”――节能责任书,降耗目标纳入政绩考核。路子走对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就没有必然矛盾,而是“污染减量,经济增量”,广东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新突破。
曾经付出高昂环境代价的广东,把“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原则和“底线”。过去5年,广东各类建设项目中约有5%因环评不合格而被挡在“门外”。2006年上半年,广东环保部门更是否决了26个重大项目,占审批项目总数的近10%。有人说,广东“环保拐点”正在出现,这正是近年来“绿色广东”建设的初步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一再强调,新建项目,凡环保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在建项目,凡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一律不准投产;已建项目,凡经限期治理和改造仍不达标的一律关闭。“当经济发展快与好发生矛盾时,宁可相对慢一点,也要发展得好一点!”
在广东河源,近40%经济效益非常好的招商项目因为高污染,被高新技术开发区拒之门外。河源人没有抱怨,他们说:“这么做,保护的是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碧水与蓝天,有远见!”环保成为广东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东莞有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由于偷埋管道污染河流被广东环保部门重重罚款;广州水泥厂迁到花都后,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和优化环保工艺,新厂基本解决了污染问题。
一个长期依赖加工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区域,为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能稳居全国首位?
张德江强调:“创新决定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十五”期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了3倍,其增加值年均增长24.1%,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高技术产业的规模及增幅均居全国首位。广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全省拥有221个中国名牌产品,连续6年位居全国首位;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广东设立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同时分别与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委合作,成立合作专项与联合基金,重点提升广东原始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东莞通往深圳的107国道一塞车,全球电脑市场就会缺货。”这是人们对这两个城市的IT产品在全球市场地位的形象描绘。虽然广东的三资企业很多,但自主创新的品牌数不少,在全国位居第一。广东科技活动机构、科技人员、科技经费、高新技术产品的7成都来自企业。看产值更看附加值,重引进更重掌握核心技术,正成为广东越来越多企业的价值观。广东工业正从以加工装配为主向以研发制造为主转变,并推动“广东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从参与初级分工转向参与中高级分工。
通过自主创新推动广东产业升级,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考虑最多的一件事,广东人有信心到2020年全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5年内基本建成创新型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