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新月异的沈阳铁西新区,新年伊始便开始了寻“根”之旅:一批“退了休”的老车床、破铣床、旧拖拉机重新上岗,进驻工业博物馆;7栋50年代建的苏式老楼也喜获新生,“修旧如旧”建成工人村生活馆,同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改造成的铸造写意馆一起,将于今年6月18日与沈阳市民见面,共同见证沈阳工业半个世纪的艰辛与辉
有着70多年历史的沈阳铁西区,素有“东方鲁尔”之称,鼎盛时期,全市99家大中型国有企业有90家在这里落户。然而,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这位“计划经济”时代的“天之骄子”从巅峰跌入谷底。五年前的6月18日,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组建新区的决定,先后组织了133户企业从东部中心城区搬迁至西部开发区,在搬迁中淘汰落后技术,完成升级改造,走出了一条靠市场经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路。
实现了“绿色振兴”的铁西新区,一直致力于工业文化的挖掘和弘扬,2007年,他们将全力打造10处工业文化品牌,建成工业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铸造写意馆等三大主体工程,并尝试开辟一条工业文化旅游线。从6月18日起,沈阳人只要走进这三个馆,就可以重温昨日“旧”梦。三馆当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工人村生活馆。始建于1952年的工人村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沈阳市首批向外国人开放的地区。那时,提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工人村,沈阳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它是建国后国家第一批拨款兴建的规模巨大、设备齐全的工人住宅区,住户达1.48万户,总人口4.57万人。整个建筑分家属住宅区、独身宿舍区、社会及行政中心区和公园四个部分,暖气、煤气、上下水管道一应俱全,商店、食堂、储蓄所、医院、幼儿园、小学一样不少,粮站24小时营业,邮局代订车票。然而,由于年久失修,昔日的“高档小区”如今已沦落。铁西新区在2003年7月就已启动工人村改造,居民们陆续搬出工人村,但是,位于赞工街2号附近的七栋老楼却作为一种记忆符号,被新区保留了下来。本着复原与创意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保留小区原有痕迹和符号,着力展示工人村真实的生活场景,如不同时期工人村居民的生活用品、名人故居、商业网点等,并选择恰当地方植入书吧、影吧、茶吧、酒吧等现代业态,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建筑面积达3.65万平方米的铁西工业博物馆,由原铁西水上乐园工程改建而成。这是沈阳目前最壮观、最大气的工业文物展馆,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建成后的展馆,将规划为机床、汽车、通用设备、轻工产品四个展区。目前已从市民手中征集到350件有价值的工业文物,到正式开馆前,力争征集到千件工业文物。馆内收藏展示的铁西工业历史资料、图片、工业产品等,将再现铁西工业的辉煌历程。记者在展馆里看到,一些已到“退休”年龄的车床、铣床、拖拉机等已经进驻该馆,并按企业生产车间原样摆放起来。由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占地4万平方米老厂房改造成的“铸造写意馆”布局为“工”字型,由艺术家会馆、工业博览中心、健身俱乐部三部分组成,同时植入酒吧、咖啡厅、快餐等餐饮服务业,并保存大量原生态的工厂生产场景,使传统工业与现代产业融为一体。目前,“铸造写意馆”已作出多种规划设计方案,近日将公开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