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术会议”中的“学术”

2007-01-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兵 我有话说

好几年前,偶然看到一本名为《小世界》的小说,也很偶然地想起似乎曾在某报纸上读到过关于这本书的介绍,于是有些不经意地买下了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洛奇的

这本小说。一读过后,竟不禁为之叫绝。

其实,我虽然曾向许多朋友推荐《小世界》,但并非见人就荐,而是对被推荐者颇有选择。因为我担心某些朋友会过于字面化地理解这本书中的情节,而忽视了其深刻的思想。不过,情节本身也是精彩的,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以及学者和假学者们在学术会议上和会议之外的各种表现的情节,贯穿于全书,给人留下了当代学者匆匆与会并借会议之机放浪形骸的生动形象。对此,作者在该书的“序曲”中,就有一段很精辟的文字:

现代的会议和中世纪基督徒的朝圣相似之处在于,它让参与者得到以一本正经地致力于自我提高的形象的同时,还能够尽情享受旅游的一切乐趣和消遣。当然,会有某些作为补赎的任务需要履行――也许要提交论文,而听别人宣读论文则是少不了的。但是以这个借口,你可以去新的有趣的地方,遇见新的有趣的人,和他们建立新的有趣的关系;与他们闲聊或交谈知心话(因为你的老掉了牙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反之亦然);每天晚上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在所有这一切结束,你回家的时候,还在认真治学方面获得了更高的声誉。今天的与会者比起过去的朝圣者来说另有一个有利条件,即他们的费用通常由他们所属的机构支付,至少也能得到补助,不论这些机构是政府部门或商务公司,又或者,也许最常见的是一所大学。

洛奇的这段文字已经把成为当代学术研究制度的表现之一,也即学术会议的另一面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出来。区区虽不才,却也常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自然也不难体会洛奇笔下的精彩。当你参加学术会议时,便会看到许多与洛奇的想象相似或不相似的情景。例如,如果是在国内举行的学术会议,也许你会看到一些并不学术的与会者,在津津有味地高谈阔论着伪学术,并同样充分地享受着会议所提供的包括旅游在内的各种待遇――这


《小世界》[英]戴维・洛奇著王家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与洛奇笔下的情形倒也差不太多。当你参加在国外举行的学术会议时,你会发现国内的与会者也许并不都是该去的学者,事实上大多数该去的学者都因经费问题而无法与会,你会发现许多只是因为官职或因能找钱的活动能力而与会的“代表”,他们甚至连洛奇所说的“至少要听别人宣读论文”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

尽管如此,某些打着学术会议的招牌的会议其出格的程度还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也超出了小说家洛奇的想象。

现在,我手头就有一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的“邀请函”,寄自“中国科学院成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邀请函很聪明地分成两页,头一页显然是为报销做证明用的,几乎看不出什么毛病。唯一可以让人有些生疑的,是这个由远在成都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组织,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费用高达4800多元。再看看第二页“附件”上的会议日程安排就很明白了:15日,全天报到;16日,上午专家报告,下午代表交流,晚赴绥芬河;17日,出国、经格城、乌苏里斯克市赴海参崴;18日,考察海参崴著名景点等;19日,考察海参崴市容、市貌等;20日,赴格城、乌苏里斯克市、回国考察绥芬河;21日,考察哈市太阳岛、松花江等;22日,早餐后会议结束、返程。

怎么样,相比之下,这不是小说的现实,要比洛奇小说中的虚构浪漫多了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