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乡村文化的不良趋向

2007-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剑龙 我有话说

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乡结合部耕地被占用的日趋增多,乡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年年增加,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目前不少地方的乡村文化令人担忧,概括来说,乡村文化危机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城市庸俗文化对乡村的侵袭影响。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城市文化加快了向农村传播的速度与频率,互联网的出现更加快了城乡间信息的传递。由于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员文化程度大多偏低,他们在城市中接受的更多是大众文化,甚至是具有庸俗色彩的文化。随着城乡之间人员的流动,人们也将城市商业化社会中见利忘义等一些负面影响带入乡村,冲击着乡村社会淳朴仁厚的价值观念,动摇了乡村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伦传统。

二、乡村民间文化传统面临着失传与消亡。随着电影、电视、VCD、DVD、卡拉OK、电子游戏等大量进入乡村,在城市文化的影响中,诸多民间文化传统没有了市场,诸多民间艺术后继无人,一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河南卢氏县的皮影戏、山西平阳的木版年画、广东的龙舟鼓、浙江苍南县的夹缬艺术、陕北的剪纸、藏族的藏戏、江南的傩戏等,都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危险,各地民间的刺绣、泥塑、面塑、烙画、年画、民歌、书画、曲艺、民间文学等也都不同程度陷入困境。据报道仅浙江省就有200多种濒危民间艺术已经或正在消亡。

三、乡村宗族文化、迷信文化日益泛滥。在城市化进程中,诸多地方乡村文化建设处于自由无序状态,乡民们的文化水准日益下降,乡村文化生活日趋单调,乡村宗族文化日益复萌:重续宗族族谱、维修重建宗祠、成立宗族组织、颁布宗族族规、开展联宗祭祖等。在宗族文化的复萌中,封建迷信也日益抬头,建寺庙、设神坛,看风水、测命运、信巫师、跳大神,严重影响了农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的危机令人焦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首先,要提倡精神文明,丰富文化生活。乡村不应该成为文化建设的空白点,农村各乡各村的基层组织应该努力提倡精神文明,积极规划乡村的文化建设,严禁不良文化流入乡村,禁止其在乡村泛滥。乡村基层政府应因地制宜地组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尽可能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提倡乡村中学习文化知识的风气,在评比文明乡文明村的活动中,推广文明乡文明村的经验。县乡一级政府部门应组织有益的文化竞赛活动,诸如歌咏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秧歌舞比赛、诗歌创作竞赛、地方戏曲表演赛、演讲比赛等,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乡民们的业余生活。

其次,积极抢救与发展乡村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一个具有民族和地方文化特征的非物质遗产,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形态也是世界性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必须组织人员调查乡村民间文化的现状,并与当地文化馆及有关专业人员一起,尽可能地发掘保护优秀的民间文化,搜集记录民间艺术作品,建立民间艺人档案,利用摄影、录音、笔录、出版等手段尽可能整理保存民间艺术,改变由家族世代相传与原始口传手授的方式,扩大传授范围和改进传授方法,鼓励民间老艺人向年轻人传授技艺。应努力营造民间文化的市场,积极扶植民间艺术的开掘和发展,在保留原有本色特征的前提下推陈出新,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民间艺术新的适合现代口味的表现形式。

再次,倡导文明新风,普及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必须在乡村倡导文明新风,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宰乡村,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有益部分中,疏导宗族文化中对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中不利的部分。在乡村中大力普及科学思想科学知识,是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前提,制止建寺庙、设神坛等迷信行为,打击巫婆跳神、神棍占卜、仙姑治病等迷信活动,惩处群众性封建迷信活动的组织者,注重向乡村中小学生宣传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思想,提倡移风易俗摆脱陋俗。

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加大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乡村仍然占中国的大部分,农民仍然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在注重城市发展建设城市文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乡村的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在改变乡村落后的经济状况过程中,保护优秀的民间文化和地方文化,积极建设健康丰富的乡村文化。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