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统文化是一座“金矿”

2007-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袁跃兴 我有话说

2006年,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了一批令人瞩目、在当下大众文化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教授明星”: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于丹……探究这些文化学术明星成功的原因,其中,有媒体传播的作用;有央视《百家讲

坛》提供了展示他们的学术思想、文化学养、人格魅力的平台的原因,使他们拥有了大批的“粉丝”;有他们独特的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的解读历史和传统经典的文化方式……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

易中天在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时,把刘邦、韩信、项羽、晁错等历史人物,纳入他纵横捭阖的范畴之中,从容不迫地勾画了西汉前期那段大历史的风云变幻,他分析这些历史人物政治上的兴衰,人格行为对政治命运的影响;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方式,解读曹操、刘备和诸葛亮等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较为清新又不乏妥帖地为世人展现了千百年前一系列在艰难与苦痛中不屈地挣扎的灵魂”。于丹把对《论语》的领悟和心得,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来讲解,告诉大众熟读《论语》的最大好处,就是真正懂得人应该有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应该按照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去生活,自觉不自觉地按先贤所论的人生观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先贤哲人的生活智慧、生命觉悟和人生感悟。刘心武、阎崇年也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这座“金矿”中,挖掘出了丰富的文化“宝藏”。

但是,对于易中天等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态度和方式解读历史、解读传统和解读经典,学术界、思想界充满了争论。有批评易中天对待历史传统庸俗浅薄,误导了文化大众;有批评于丹简化《论语》,让“传统文化成了励志杂拌儿”,认为于丹扮演的是“文化奶妈”的角色……笔者倒认为,从普及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易中天他们尽到了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文化人的职责。如易中天所说:“应该有一部分文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不计名利地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我只希望激起广大观众对我们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入地研究是那些历史学家的事。把历史文学化,使它变成一个有趣的事情,激起大家的兴趣,他们再去读书,这样我们的历史不就传承下去了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就得到弘扬了吗?”

我想,正是他们自觉承担起了传播文化传统和经典的重任,正是他们心中那不能割舍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热爱,才使他们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认可和肯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