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3日电和每年一万多部集的电视剧出产量相比,和九亿农民的需求市场相比,“三农”题材电视剧无论从数量、质量上都有待于提高。这是今天从《当代电视》杂志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振兴三农题材电视剧创作高峰论坛”上发出的声音。
专家们认为,“三农”题材影视作品
但是,从整体上看,“三农”题材电视剧所占比重和比例都明显过小过少,有的地方台常年看不到农村题材电视剧。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探讨了问题的多方面成因和解决的对策。有专家指出,这种状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转型中利益驱动所致,少有创作者愿意拿出时间和经历深入生活,吸收乡土养分,这造成了农村题材创作脱离生活的现象;也有专家指出,不少“三农”题材电视剧严重落伍于时代,在思想认识和艺术观上仍然沿用过时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农村和农民,将当代农村矛盾简单化、农村基层干部形象概念化,弱化了三农题材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力。
专家们呼吁,创作者们应该关注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现丰富多彩的农村新生活中的新问题、新趋势,如减免农业税收给农村带来的影响,农民工生存状态、农村旅游经济等。
论坛上,专家们建议,“三农”题材影视剧也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加大扶持扎根农村生活的艺术家,建立一支包括创作者和演员在内的“品牌队伍”,为深受老百姓喜欢的何庆魁们多出作品以及赵本山们多在“三农”题材中塑造更多当代农民形象提供条件。与此同时,鼓励因拍摄农村题材而出名的知名艺术家们回归农村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