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3日电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了2006年《中国气候公报》。公报介绍了2006年我国的气候状况、异常气象事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应记者的要求,分析了去年我国异常气象事件频发的原因。
去年气候属异常年份
《公报》指出,2
三大因素造成气候异常
气候专家分析,影响2006年气候异常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热带大气―海洋状况异常,从2005年9月开始的一次赤道中东太平洋弱冷水过程,直至2006年5月才结束。2006年8月,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形成。这种热带海洋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大气温度的变化。我国处于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和气温都会因此产生异常变化。
其次是东亚季风的影响,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接近常年,结束时间偏晚,强度偏弱。专家们介绍,一般认为,夏季风强,我国雨带偏北;夏季风弱,则我国雨带偏南。
第三是积雪的影响,2006年春、夏季,北半球总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小,其中欧亚大陆、中国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面积均较常年同期偏小。专家解释说,青藏高原的积雪减少,则高原对大气的加热作用加强,对川渝出现高温天气有直接影响。
气温偏高使降温耗能增加
《气候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年平均气温9.9℃,较常年偏高1.1℃,四季气温均偏高,其中夏、秋季全国平均气温均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气温偏高对我国的能源消耗发生了影响。2005/2006年冬季,我国北方15省(区、市)冬季采暖耗能评估结果显示,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及青海因冬季偏暖,采暖耗能相应较常年同期减少2%-5%,其中青海冬季偏暖明显采暖耗能减少了21%。
高温天气使不少地区的降温用电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不断攀升。重庆、四川东部及江淮、江南、华南等地高温天气维持用电需求增大,电力供应出现紧张。全国多数城市降温耗能呈增加态势,其中哈尔滨、长春、太原、北京、重庆、上海、杭州、南京降温耗能增幅在60%以上。专家提醒说,今年我国天气仍有可能偏暖,有关部门应提前考虑气温偏高带来的降温耗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