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公平”这一随资源、环境和生态等现代性问题日益凸显而提出的概念,其实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因为不仅自然资源的分配关系到代际公平,而且在财富的分配方面也存在着代际公平问题。笔者认为,代际公平的这两方面内容都与经济体制高度相关,因为后者既决定了资源使用的方式,又决定着财富分配的取向,
不同经济体制对代际公平的影响
代际公平反映的是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在权利分配方面的一种关系。由于代际间的讨价还价能力不对等,后代人没有与当代人进行讨价还价的资格,因而能否实现代际公平就只有靠当代人选择了。当代人的选择,一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伦理基础之上;二是依赖于发展经济的模式。前者指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后者指不同的经济体制。就经济体制而言,通过不同的配置方式来影响资源在代际间的分配,进而决定代际间是否公平。
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它们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从生产的两端影响着代际公平。只是各自影响的效果不尽相同罢了。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配置资源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承担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和赶超的重要任务。在一个缺乏积累的国家实现这一任务,很容易把自然资源作为一种廉价的投入来过度使用。而对于生产的成果,同样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目标和赶超战略,导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调,以至于出现以牺牲当代人的消费为未来的生产力发展进行高积累的现象。市场经济体制是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在生产的开始也要涉及如何使用自然资源的问题。由于市场在配置自然资源时受价格和竞争机制调节,而在缺乏明晰产权的情况下,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的情形非常普遍。对于生产的成果,市场经济体制依靠价格机制来分配财富又很容易导向消费者主权,从而在代际间表现为对当代人的过多关注。
由上可见,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在实现代际公平的问题上表现得都不尽人意。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于,它在自然资源的使用上没有平等地考虑后代人,而在财富的分配上又牺牲了当代人。市场经济体制从生产的两端都造成对后代人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复杂。
经济体制转轨对代际公平的影响
我们以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来分析它对代际公平的影响。中国经济体制转轨选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既要使市场成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取消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可以改变政府在自然资源使用和财富分配方面过于集中的权力,而且很可能使政府成为推动代际公平实现的力量。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摆脱了过去承担的调节经济运行的重任。
市场机制在自然资源使用和财富分配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政府控制自然资源使用的权力逐步减弱的情况下,市场机制的介入会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政府控制自然资源会导致廉价的使用,但总还是有计划的,而失去了政府的控制,市场把人们逐利和竞争的双重机制引入自然资源的开发上,其结果就往往是对自然资源更严重的掠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资源、环境和生态迅速恶化的现实就是佐证。而市场机制在财富分配方面也改变了过去的轨迹,整个社会由过去重生产、轻消费的经济转变为由消费主导的经济。这种转变有其积极意义,也因此使得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富裕起来。但在积累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一是不愿在公益性项目上做更多的投入,如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城市的许多公益性设施也鲜有投资主体关注。二是对创新性技术的开发投入相对不足,这将制约我国未来生产发展的潜力。这种市场经济发挥财富分配作用的表现会影响到后代人对积累生产力的要求,因而不利于实现代际间的公平。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这一体制尚未完善时,不仅会延续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各自具有的不利于代际公平的机制,而且在完成转轨的过程中,这种不利的因素还会放大,给实现代际公平增加新的困难。
探索经济体制转轨下的代际公平实现机制
经济体制转轨不仅产生了一些不利于代际公平实现的因素,而且也孕育着解决代际不公问题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实现代际公平的机制。
这种机制的基础是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相对较高的效率,意味着可以通过它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增加当代人的福利创造了条件,节约资源又为后代人在资源使用上的可持续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市场失灵又会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保护的不足,这依然是实现代际公平的一个难题。因此,政府的干预不仅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必要补充,而且也是弥补市场调节所造成的代际不公的有效手段。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发挥间接干预市场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也要发挥这样的作用。在实现代际公平的问题上,政府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正在完成转变职能的过程,完成了职能转变的政府会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具有更为远大的目标,所追求的是人类长久的幸福。这种本质要求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压力,促使政府在调控市场时把更多后代人的利益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当然,为了更好地让政府承担起这种责任,还需要使政府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扭转价值的时间效用递减趋势。价值的时间效用递减,即当代人的价值要大于后代人的价值。只有贴现才能使财富由现在向将来转移。正是这样的价值观决定了财富的代际分配向当代人倾斜。然而,政府在价值取向上与个人是有差别的,政府更多关心集体长远的利益,在价值取向上可以摆脱个人具有的时间效用递减趋势,而呈现一种时间效用递增的趋势。在确立这种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对未来更加看重的价值倾向,会有利于政府建立起一种协调代际间关系的新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由市场、政府和价值观三个层次构成的实现代际公平的机制,不仅可以克服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不利于代际公平的因素,而且可以为建立一种代际公平的代际关系提供有力的支持。(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