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节能环保的难堪与产业结构的嬗变

2007-0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翼 我有话说

2006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万多亿元,同比增长30.7%,创下了近两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的新高。与此同时,权威部门的信息表明,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无法达到既定降幅已成定局。

在一喜一忧两个消息的背后,是关于产业结构调整这个长期被关注

并亟待获得突破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沉重的数字:折射产业结构不合理之现状

有一组数字不能不令人沉思:2005年,我国GDP按当年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的5%,但为此消耗的资源量却十分惊人:石油3亿吨,原煤21.4亿吨,粗钢3.5亿吨,氧化铝1561万吨,水泥10.5亿吨,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7.8%、39.6%、31.8%、24.4%和47.7%。

由于资源消耗增长过快,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由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国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经济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辛国斌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从三次产业看,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制造业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位,钢铁、电解铝、水泥、煤炭、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化纤、纱、布、服装等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缺乏世界名牌和核心技术,依靠资源和要素推动的生产扩张,与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但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落后于同等发达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济发达国家平均为64%,低收入国家平均为45%,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我国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这一组别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平均值为55%。2005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3%,比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基本相当的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

另外,产业结构不合理性还体现在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等各个方面。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加剧资源短缺矛盾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我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日益扩大。

“双刃剑”效应:节能和环保严峻形势之加剧

翻开现代世界经济史,我们就会发现,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既是社会加速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大量消耗能源和矿产资源,迅速积累社会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具有典型的“双刃剑”效应。

研究表明,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攀升的时期,居民消费结构随之持续升级,即从吃饱穿暖、有耐用消费品可用、有屋可住,向吃好穿好、改善居住条件、提高耐用消费品质量、扩大服务消费转变;与之对应的是,重化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住宅建筑和建材业会有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将向更高层次提升。汽车、住房等高价消费品需求的增加会带动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电子、服务等产业的增长。

辛国斌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将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由2005年的43%达到47%。城市的发展会带动第三产业部门投资的增长,尤其是会带来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这些都将带动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产业的发展。

由于这些行业又都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其过快发展,将使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面临严峻形势。据统计,2005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22.2亿吨标煤,其中工业企业能耗15.8亿吨,占71%。在工业中,钢铁、建材、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五大行业又占工业全部能耗的69%。2005年,建材工业总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84%,烟尘排放量占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37.74%。钢铁工业耗能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5%,耗新水占工业耗新水总量的14%,粉尘年排放量占工业排放量的14%。

辛国斌认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还处于爬坡阶段,资源环境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在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产业增长表现出对投资和资源的高度依赖特征,是发展中的问题,有其必然性,但我国人多资源少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走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支撑工业化的路子。

路在何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良策

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经济起飞,能源环境压力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我们已别无选择,必须下最大气力寻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方,走出一条节能与环保并重的新路。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信息说,我国将从六个方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二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的现代服务业;三是推进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四是加快推进企业重组,促进优势企业尽快发展;五是振兴装备制造业,增强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序发展替代能源;六是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和协调机制。

辛国斌说,从具体行业来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离不开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和技术创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钢铁工业具有资源和能源密集,物流吞吐量大等特点,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运输量大的产业。

目前,仅河北省就有200多家钢铁企业,全省的钢产量几乎相当于整个美国的产量。但年产5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只有邯郸钢铁厂和唐山钢铁厂两家,有40多家企业年产量在50万吨左右,160多家小钢厂年产量都在50万吨以下。技术体系决定了小钢厂无法走环保和节能降耗之路。

为了改变经济增长污染加重的问题,河北省已经制定了一个计划,要在三年内将小钢铁厂全部关掉,新建大型钢铁企业来替代小企业,这个目标实现后,污染将大幅下降。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通过技术进步,推广先进成熟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十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铁钢比从2000年的1.0195下降到2005年0.9376,下降了8.2%,由于铁钢比的降低,使得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也降低,仅此一项可节约1000多万吨标煤。钢铁工业协会对其会员企业统计,2006年1-10月总能耗14535万吨标煤,比去年增长6.81%,比同期粗钢产量15.61%的增幅低8.8个百分点。1-10月,会员生产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45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6.86%;吨钢可比能耗626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6.37%;吨钢耗新水6.7吨/吨,同比下降21.77%。

不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我国钢铁工业整体上粗放型特征仍非常明显,盲目投资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仍很艰巨。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2007年要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