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8日电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对SARS康复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进行三年随访研究,发现SARS康复者体内持续存在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一研究结果对明确SARS的发病机制和今后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文章最近发表于著名的生物医学
杂志《PLOSONE》。课题组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假病毒”技术,在含有模拟SARS病毒的培养基中注入患者血清,通过对30例SARS患者康复出院后1、3、6、9、12、18、24个月的随访,重点观察其SARS病毒表面S蛋白的中和抗体水平动态改变。结果发现,SARS康复者血浆经100倍稀释后,对假病毒进入细胞的抑制率高达95%,900倍稀释后抑制率仍达80%,虽然随着时间延长,中和抗体滴度呈现一定的降低趋势,但即使到感染后两年,SARS康复者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课题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介绍说,经病毒感染后生物体内因免疫应答产生抗体,中和抗体是抗体中最好的一种,是发挥保护作用的“卫士”,可以阻止病毒侵入细胞,从而阻断感染的发生。
关于实验的安全性,课题另一负责人、医科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张林琦教授解释说,“假病毒”能够模拟SARS病毒进入靶细胞的过程,但无法完成后续的生命周期,因此不会造成真正的感染。这一研究采用“假病毒”技术,大大降低了实验风险,保护了研究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