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的制造产业不同,建筑业有自己的特殊性。建筑业的生产产品固定而生产车间流动,而且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与多个行业和社会发生着广泛的关联。宏观上,建筑业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微观上,它又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关联。因此,建筑业的一些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
李进峰同志的专著《
这三个创新观点分别是:
第一,作者认为建筑企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建立三层次的企业结构,其规模形态是大型、中型、小型企业;服务形态是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组织形态是管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三层次企业结构的市场行为是形成分层有序竞争。
第二,作者提出建筑业的市场化程度或水平的判断,应从产业角度综合考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政府管理部门与建筑企业的关系;非国有经济建筑业所占的比重;建筑产品价格由市场确定的程度;建筑企业从市场竞争中获得任务的比重;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利用这个评价体系,测算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化程度已达73%。
第三,作者强调在重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上,提倡把虚拟建筑企业的组织形式应用到大型企业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去。强调这种高层次的企业组织形式与建筑市场中一些小企业通过非市场手段控制大企业进行转包和倒包的行为有本质的区别。
除了上述三个创新观点外,另外还有几个独到分析引人注目: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十五”期间,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是到2005年,建筑产业集中度已达13%,同时,中建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企业。面对这种现象,作者分析这种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产业内的企业联合、整合,而不是来自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一般企业,因此,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中国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已与发达国家美国或日本接近。中国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只是数量上接近,而在质量或内涵上仍差距较大。
国有建筑企业逐步退出建筑市场,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建筑业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作者分析,要处理好这个“交接”问题,需要加快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改革,但这并不是关键问题。而关键问题是应尽快扶持一批大型非国有建筑企业,使其成为企业规模大、管理水平高、诚信经营好、并有社会责任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
中国大型建筑企业占领国际工程承包高端市场的障碍主要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以我国前20强承包商为例,国际产值比重一般在10%以下,最高的也只有20%。作者经过深入分析后,指出大型建筑企业可通过做好四个结合,占领国际承包高端市场,即管理与融资能力相结合;施工与设计能力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多元经营与主业关联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