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郑:改革催生全新农业服务体系

2007-0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佑然 我有话说

1月20日,在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的“建设新农村论坛”上,新郑市农业局局长楚瑞民关于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进而助力建设新农村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博得了参会者的阵阵掌声。

新郑市农业局有职工658人,其中事业自筹人员就有364人,事业差补人员264人,行政及事业全供人员30人。在编二级机构

18个,业务站室38个。现如今农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度减免;乡级农技站下切,乡一级没有了阵地,绝大部分科技人员都下不去,造成科技人员没活干,白白空置了人力和技术;科技人员知识老化,服务手段落后,内容单一。用楚瑞民的话说:“我们这些科技人员‘没腿了’”。显而易见,在“没腿”的状况下还要去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完善的推广体系,并能实实在在地推广先进的适农新技术,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问题也摆在了眼前。

在改革之初,楚瑞民就提出了“四不原则”:一不能动人,二不能要钱,三不能要物,四不能撤并机构。当时他的同事都摆手摇头,这什么都“不”,改革没法进行。而楚瑞民解释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将人员向社会一推了之,我们必须在现有的人、财、物基础上进行改革,合理资源配置,人尽其用,物尽其用。

为了解决科技人员“腿”的问题,新郑市农业局以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核心,建立了6个区域服务中心、180个村级服务站和1800个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服务网络。这个网络就成为了科技人员的“腿”。

区域服务中心的人员全部为国家财政开支的农业科技人员,主要履行公益型农技服务职能;在此基础上组建区域经营公司,人员全部为局属自收自支事业人员,公司实行股份制运作,并以村级服务站为基点实行连锁经营。

楚瑞民说,在“四不原则”之下,唯一可行的,也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就是“市场”。而市场化的改革也直接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科技示范户帮带村民、村级服务站提供服务和答疑、区域服务站效仿医院设立6支专家坐诊队伍,利用网络实时聊天工具QQ来回答科技人员现场无法解答的疑问。

新郑农民都熟悉当地的农业公益电话800―883―7120,在生产中遇到任何问题,他们都会首先想到这个“农业120”。而为了促使科技人员多下乡,新郑农业局也采取了利益补助的方式,每次基本补助为25元,有时可达40元。这也大大激励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新郑农业局还发挥自身优势,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在科技人员下乡宣讲技术时穿插节目,把农民吸引过来,寓教于乐,边演节目边推广技术。楚瑞民说:“6支专家组加1支文艺宣传队,这就是我的‘非常6+1’”。

据了解,服务体系建立以后,通过推广高产栽培、配方施肥、农村沼气等农业实用技术,新郑农业增产10%以上,配方施肥技术可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每亩地可增收20元以上,沼气的使用则使得农户平均每年每户节约1000元以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